#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下列何者不是犯罪學者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克拉克(Ronald V. Clarke)提出新機會理論(Newopportunity theory)中的基礎理論之一? |
A |
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 |
B |
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
C |
犯罪型態裡問(Crime pattern theory) |
D |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有關古典犯罪學派對犯罪原因的主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人在社會上有自由意志或守法行為,以滿足需要或解決問題 |
B |
以犯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為可以較少的力氣獲得較大的報酬 |
C |
個人選擇犯罪行為解決問題,可以使用懲罰發揮嚇阻效果 |
D |
嚴厲的懲罰不能預防犯罪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下列何者被尊稱為「犯罪學之父」(Father of Criminology)? |
A |
貝加利亞(Cesare Beccaria) |
B |
涂爾幹(Emile Durkheim) |
C |
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 |
D |
馬克斯(Karl Marx)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有關犯罪學實證學派(Positive School)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犯罪人的行為是受到本身的生理結構或外在環境決定 |
B |
理論重心放再犯罪行為而非犯罪人本身 |
C |
強調「罪刑均均衡原則」,刑罰應與犯罪的輕重成正比 |
D |
犯罪人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與自由意志,因此必須對本身的行為負責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下列何者不是解釋暴力犯罪行為之主要理論? |
A |
本能論 |
B |
挫折攻擊說 |
C |
社會學習理論 |
D |
理性選擇理論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根據犯罪學者貝道(Hugo Adam Bedau)對無被害者犯罪的定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具有合意參與的特徵 |
B |
缺乏控訴的參與者 |
C |
不具有交易的本質 |
D |
無被害的自我判斷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有關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格魯克夫婦(The Gluecks)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自陳報告研究與官方犯罪統計資料差距不大 |
B |
渥夫幹(Wolfgang)研究發現,「青少年常習犯罪者」長大成人後仍持續其犯行而成為所謂的「持續性犯罪者」 |
C |
赫胥(Hirschi)研究發現,要預防青少年犯罪,要孩子、家庭、學校或社區共同參與,改變孩子的不良態度和觀念,才有可能收效 |
D |
辛普森和勞伯(Sampson & Laub)研究發現,終止/持續犯罪主要受婚姻、就業等影響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有關職業竊盜犯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多數偷竊案件均經過縝密的計畫 |
B |
職業竊盜僅從事特定類型的竊盜犯罪 |
C |
職業竊盜犯對於受害者並不同情 |
D |
職業竊盜犯經常出賣同夥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有關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被害者―加害者調解計畫是由「調解人員」促使兩造人員面對面的溝通,達成補償的計畫 |
B |
被害者―加害者調解計畫是以「修復式正義」的概念為基礎 |
C |
修復式正義強調社區參與,使被害者回復原狀,使加害者認罪、悔改、復歸社會是處理犯罪事件的最高準則 |
D |
刑事司法體系應以「人際衝突」來處理犯罪事件,其主要方式可藉由強迫的方式進行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根據紐曼(Newman)防衛空間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特定要素才能有效抑制犯罪,下列何者不是其主張的特定要素? |
A |
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 |
B |
建築物四周環境(Milieu) |
C |
建築物的隱密性(Privacy) |
D |
領域感(Territoria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