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下列何者被尊稱為「被害者學之父」? |
A |
渥夫幹(Marvin Wolfgang) |
B |
孟德遜(Benjamin Mendelsohn) |
C |
許佛(Stephen Schafer) |
D |
哈丁(Von Henting)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有關犯罪被害調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犯罪被害調查主要資料來源係依賴刑事司法機構所提供的犯罪資料為主 |
B |
犯罪被害調查目的,主要在瞭解被害的特性及導致被害的各種因素 |
C |
被害調查無法包括藥物濫用、賭博等犯罪 |
D |
被害調查無法包括貪污或漏稅等犯罪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下列何者屬於應用公共衛生預防疾病模式(Public Health Model of Disease Prevention)第二層次之犯罪預防? |
A |
隔離、特別嚇阻之應用 |
B |
少年出獄後之輔導 |
C |
個人問題行為之早期識別與預測 |
D |
加強親職、法治教育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犯罪學概要, | |||
辛德廉(Michael Hindelang)等人提出生活方式暴露理論(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Victimization),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個人在社會上的適應情形,不會受到角色期望與社會結構的限制與約束 |
B |
加害者與被害者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 |
C |
類似的生活方式者,其彼此接觸互動的機會不多 |
D |
生活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個人暴露於危險情境的機會,也會影響被害可能性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學概要, | |||
試述監獄「戒護工作」之目的為何?有關工場勤務管理之原則有那些?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學概要, | |||
我國犯罪矯正機構針對受刑人因生病所提供之醫療服務主要有幾種類型?試說明之。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學概要, | |||
有關女性受刑人之監獄生活適應,其在監適應角色型態以及與男性受刑人在適應監獄生活型態之差異,試就黑佛蘭(Heffernan, 1972)與克利爾和寇爾(Clear & Cole, 2000)之觀點說明之。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學概要, | |||
有關正義模式(Justice Model)對少年司法體系之主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少年犯之處遇應逐漸經由轉向計畫走向自願性服務性質的特色 |
B |
少年司法體系工作人員之自由裁量不應予以限制,以促使矯治措施之踐行 |
C |
少年法庭不定期刑之使用應予以禁止 |
D |
對少年犯應多科以損害賠償及社區服務,以提供其贖罪及賠償的機會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學概要, | |||
美國自 1960 年代中期開始,受刑人權利因各級法院介入而獲改善,直至 1980 年開始進入限縮干預政策時代,不再漫無限制的開放與擴充受刑人權利,導致如此改變之因素,下列何者錯誤? |
A |
受寬鬆刑事政策影響 |
B |
管教人員經常因案涉訟,影響工作 |
C |
受刑人之訴訟案件逐年大幅攀升 |
D |
此時期的大法官以保守派居多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學概要, | |||
有關矯正人員應有的專業倫理與人權觀念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矯正人員應嚴守行政中立,不得利用職權要求收容人支持特定政黨,但得基於宗教教誨之目的,強制收容人信仰特定宗教 |
B |
矯正人員在不為自己謀取任何利益之立場下,得利用職務之便,向收容人及收容人親友媒介與推銷自己親友經營之商業 |
C |
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我國已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有關該公約禁止酷刑或不人道刑罰等相關條文,在我國亦適用 |
D |
受刑人就監獄處分或其他管理措施有所不服,依司法院釋字第 755 號受刑人司法救濟案之解釋意旨,只能依申訴、再申訴請求救濟,尚無行政訴訟之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