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永嘉之禍、安史之亂、靖康之禍,這三件大事之間的共通歷史意義為何? |
A |
皆是內亂所導致的外患 |
B |
皆造成中國南北的分裂 |
C |
皆因內重外輕帶來的後遺症 |
D |
皆促使文化經濟重心的南移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官員指出:為紓緩巿場銅錢不足,政府應禁止民間鑄造銅器。上述狀況發生的時代和因素是: |
A |
秦統一天下,為發展商業,鼓勵民間鑄銅錢 |
B |
西晉大亂後百廢待舉,希望擴大銅錢流通 |
C |
晚唐,商業繁榮貨幣不足,須確保銅錢供應充足 |
D |
清中期,因白銀流失日趨嚴重,朝廷下令,擴大銅錢流通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唐宋商業活動的變遷為何? |
A |
唐代城市市坊分離制,宋代市坊不分 |
B |
唐代出口棉織品,宋朝外銷絲織品 |
C |
唐代發明飛錢取代銅錢,宋代以交子為主要貨幣 |
D |
唐重海上貿易,宋代出現行會、商幫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近代中國對外的照會,曾出現「貴國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者施之於人」、「以喜人之物,恣無厭之求」上文『己所不欲者』所指為何物? |
A |
絲綢 |
B |
白銀 |
C |
鴉片 |
D |
洋槍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938年8月某國新聞報導:「德國正式承認我國,在柏林設使館,辦理兩國外交。國務院任命呂宜文為公使,並以日籍的三源綱一為參事官,王替夫與日籍的伊吹幸隆為書記官。」1939年2月這些新任的官員遞交國書,正式上任。請問:這個國家為何? |
A |
日本 |
B |
滿洲國 |
C |
韓國 |
D |
中華民國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印度聖雄甘地早年留學倫敦大學,取得英國律師資格,於派遣至南非工作時,受當地英國政府歧視印度移民的刺激,開始對抗英國統治之作為,其中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聞名於世。請問甘地「不合作運動」啟蒙自那位學者之理論? |
A |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
B |
洛克的政府論 |
C |
梭羅的公民不服從 |
D |
韋伯夫婦的費邊社會主義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親愛的臺灣同胞:今天是元旦。代表祖國大陸的各族人民,向各位致以親切問候和衷心的祝賀。…自從1949年臺灣同祖國分離以來,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從上述文字可以得知,這篇文章的作用是什麼 |
A |
文攻武嚇 |
B |
武力犯臺 |
C |
和平統戰 |
D |
戒急用忍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晚、稀、少」、「人多力量大」、「人不但有一張嘴,還有一雙手,可以創造世界」;上列有關中共在不同時期所推動的政策,請問該政策主軸最符合哪一個範疇? |
A |
以群眾力量推動社會革命 |
B |
以群眾力量推動政治革命 |
C |
不同時期的人口政策 |
D |
以人民的力量推動民主革命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請選出《漢摩拉比法典》正確的敘述 |
A |
是一部成文法典 |
B |
內容已完全脫離「神話思維」,是人本人治的法典 |
C |
充滿階級意識,人民的權利無法獲得保障 |
D |
是兩河流域地區最古老的法典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西元5世紀在印度出現「釋迦牟尼是毗濕奴的化身之一」一說,代表印度宗教發展出現哪一種趨勢? |
A |
佛教吸收婆羅門教的教義,並為信仰主流 |
B |
婆羅門教吸收佛教思想,佛教因此沒落 |
C |
婆羅門教與佛教相互滲透演化形成印度教,並取得優勢 |
D |
佛教印度教發展過程各不相涉,此說不具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