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曹雪芹〈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下列詩詞,最能與上文蘊含之意相呼應的是: |
A |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
B |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
C |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D |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下列有關詞語異同之敘述,適當的是: |
A |
「滄海一粟」與「滄海桑田」均指世事多變 |
B |
「筆酣墨飽」與「鸞翔鳳翥」均指書法筆力強健 |
C |
「日就月將」與「日居月諸」均指時光流逝 |
D |
「正襟危坐」與「箕踞而遨」皆形容儀態端莊嚴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下列有關「所以」的用法,與「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相同的是: |
A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B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C |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
D |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下列有關詩經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
A |
詩經是中國韻文之祖,也是最早的詩歌總集 |
B |
詩經各篇的作者皆為文人士大夫,故多可考 |
C |
詩經內容豐富,是了解先秦社會民生重要的資料 |
D |
漢代傳承詩經之學,除毛詩流傳,齊魯韓三家詩已亡佚。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論語公冶長》:「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屢憎於人」是「常常被人所憎」之意,屬於被動句。下列含有「於」的句子,也屬於「被動句」的選項是: |
A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
B |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
C |
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D |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下列有關「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
A |
陶淵明〈桃花源記〉採倒敘手法,從太守的角度追憶漁人稟告發現桃花源的過程 |
B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以「始得」二字凸顯主旨,首段開門見山,細數宴遊見聞 |
C |
歐陽脩〈醉翁亭記〉旨在記醉翁亭上的山水之美、宴遊之樂,並抒發與民同樂的胸懷 |
D |
范仲淹〈岳陽樓記〉旨在刻劃滕子京浮沉宦海、修葺岳陽樓之原委始末,可視為人物傳記。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左光斗受奸人構陷仍寧死不屈,留下可歌可泣的忠義精神,學生史可法若要敬輓恩師,適合使用哪一題辭: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國文, | |||
下列是出自《孟子》的一段散文,依據文意推斷,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下列選項「 」內的字音,前後相同的是: |
A |
「戧」金五彩╱自「戕」爾手 |
B |
不斷「淬」鍊/小兒周「晬」 |
C |
桂「櫂」蘭槳/「糴」米數斤 |
D |
危「惙」之際/「啜」泣難忍。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下列各組「 」內的同音字,字形完全不同的選項是: |
A |
「ㄘㄤ」皇失措/「ㄘㄤ」海桑田/歷盡「ㄘㄤ」桑 |
B |
C |
「ㄓㄨㄟ 」心泣血╱立「ㄓㄨㄟ」之地╱「ㄓㄨㄟ」處囊中 |
D |
逢迎「ㄎㄨㄟˋ」贈/「ㄎㄨㄟˋ」然嘆氣/「ㄎㄨㄟˋ」不成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