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此時期,在政府主導下,進行了總額為2,094億新臺幣的鉅額投資。其中,建設基礎設施,即交通運輸、機場港口等,占總投資的63%;重化學工業的投資有鋼鐵、石油化學等,則占總投資的37%。請問:此時期政府進行鉅額投資的背景為?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亂後,政府將江南原有的州郡劃出部份土地,冠以北方州郡的名稱,以安置南徙的僑民,並給予不需納稅、服役等優惠。請問:此亂事為?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他的重要作品包括:西斯丁教堂天花板壁畫、聖彼得大教堂圓頂,以及無數的雕刻。其中「最後的審判」壁畫裡,曲扭的人體和扁平的空間處理,顯露了歐洲藝術「巴洛克藝術」的到來。雕刻代表作「大衛像」,更是當時雕刻藝術的典範。請問:前文敘述的他是?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心外無理,心外無事」請問:這兩句話最符合誰的思想?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唐代後期和某國交易情況是:「草盡泉枯馬病羸,飛龍但骨與皮」,交易價格和品質為「五十疋縑易一匹,縑去馬來無了日。養無所用去非宜,每歲死傷十六七」。兩國供需雖未達理想狀態,但最後仍維持往來關係。請問:我們如何稱呼這種維持邦交的方式?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凡當收成時,每人所食可接新穀外,餘則歸國庫。......蓋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天下大家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矣。」根據前述內文判斷,此制度應為?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兩訂約國互相約定,將旅順、大連租借期限,並南滿州及安奉兩鐵路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為期。……中國政府允准,所有中國沿岸港灣及島嶼,概不讓與或租借與他國。」請問:根據前述內容判斷,此約應為?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我看夠了鬥爭走資派的場面:口號震天;拳打腳踢;謾罵凌辱;批鬥完了,一聲「滾蛋」!踢下鬥臺。到了此時,被批鬥者往往是躺在地上,站不起來。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現在豈但辱而已!……我知道,我的前途要比我看到的被批鬥的走資派更無希望……。請問:這段自述內容最有可能在描述何時期?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從特殊的鄉土發掘出發,發揚人性的光輝,繼而昇華為普遍的,人類共有的人性。毫無疑問的,這是大多數臺灣作家所採取的途徑,而這一條路也是正確的。但只是雙腳陷於誇張的鄉土觀念的泥沼裡,久不能自拔,這也使臺灣作家永遠活在閉塞又狹窄的囚籠,變成夜郎自大的狂妄之徒。」請問:前述文句最有可能出現在何時? |
#108年,#38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所謂「看不見的手」是指在價格機制充份運作下,自由市場裡的供需將會自然而然達到平衡。這種自行調節的理論,奠定了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理論基礎。請問:此理論是誰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