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 題型:
#107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航海學及輪機學概要,
下列有關電子海圖顯示奧資訊系統(ECDIS)之海圖資訊更新相關敘述中,何者錯誤?
(1462) 題型:
#112年,#警大研究所,#外事警察研究所,#警察政策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 鑑識科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防災研究所,#水上警察研究所海洋科技組,#統計學(同等學力加考),
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先繪製母體分配為常態分配,μ=50,σ=6 的機率分配圖形。
(二)若從其中抽樣n=16,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配圖形為何?
(三)該樣本平均數?̅可能的變動範圍 90%信賴區間為何?
(參考數值:Z 0.05 =1.645、Z 0.025 =1.96、Z 0.01 =2.326)
(1463) 題型:
#112年,#警大研究所,#外事警察研究所,#警察政策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 鑑識科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防災研究所,#水上警察研究所海洋科技組,#統計學(同等學力加考),
若想了解某項施政的全體民意支持率,今隨機抽樣 900 人,得支持
者有 522 人;
(一)請估計全體民意支持率的 95%信賴區間。
(二)若設定α=0.02,抽樣誤差(估計誤差)e=0.01,需要樣本大小
n=?
(參考數值:Z 0.05 =1.645、Z 0.025 =1.96、Z 0.01 =2.326)
(1464) 題型:
#112年,#警大研究所,#外事警察研究所,#警察政策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 鑑識科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防災研究所,#水上警察研究所海洋科技組,#統計學(同等學力加考),
(1465) 題型:
#112年,#警大研究所,#外事警察研究所,#警察政策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 鑑識科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防災研究所,#水上警察研究所海洋科技組,#統計學(同等學力加考),
(1466) 題型: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交通警察人員交通組,#交通統計與分析,
請回答下列有關資料分配中常用之平均數(Mean)、中位數(Median)
及眾數(Mode)的問題:
(一)平均數(Mean)、中位數(Median)及眾數(Mode)所代表之意義為
何?
(二)請分別繪圖說明資料分配對稱(Symmetrical)、左偏(Skewed Left)及
右偏(Skewed Right)時,上述三種統計量在資料分配圖上之相對位
置?
(三)請舉例說明在那些情況下,以「中位數」代替「平均數」更能有效呈
現資料分配所要傳達之資訊意義。
(1467) 題型:
#112年,#四等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法警,#執行員,#行政法概要,
申請政府資訊公開之方式或要件不備,不能補正或屆期不補正者,得採取下列何項措施?
(1468) 題型:
#112年,#四等考試,#司法人員四等考試,#法警,#刑事訴訟法概要,
甲、乙二人為雙胞胎兄弟,長相體態相似,分居多年。某日丙行走於路上,遭遇機車搶匪乙將其手持提包搶走,恰遇附近巡邏之司法警察,遂立即向巡邏之司法警察報案,並坐上警車與司法警察緊追搶匪。追逐中,丙將乙所騎乘之機車車牌 CBL-110 及乙之長相體態特徵記下並提供巡邏之司法警察,司法警察透過警用車牌資訊查詢系統查出該車車主丁登記之住址為附近某民宅。司法警察乃強行進入該民宅內,突見雙胞胎兄弟之甲坐於客廳中,誤認甲為搶嫌乙,遂將甲逮捕,並於甲身上衣物口袋內搜得微量安非他命毒品 1 小包;另於停放在該民宅附近停車場之車牌 CBL-110 機車置物箱內搜得改造手槍 1 把,乃予以查扣。司法警察所實施之上開程序是否合法?所搜得之安非他命毒品、改造手槍有無證據能力?試申論之。
(1469) 題型:
#112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調查人員三等考試,#移民行政人員三等考試,#公證人,#觀護人(選試少年事件處理法),#觀護人(選試社會工作概論),#行政執行官,#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檢察事務官財經實務組,#檢察事務官電子資訊組,#檢察事務官營繕工程組,#監獄官(男),#監獄官(女),#公職法醫師,#鑑識人員,#心理輔導員,#司法事務官法律事務組,#司法事務官財經事務組,#調查工作組(選試英文),#調查工作組(選試日文),#調查工作組(選試德文),#調查工作組(選試西班牙文),#調查工作組(選試阿拉伯文),#調查工作組(選試法文),#調查工作組(選試俄文),#調查工作組(選試韓
短文寫作: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在其巨著《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1913-1927)裡說: 所以我們記憶最美好的部分仍在我們身外,存在於帶雨點的一絲微風吹拂之中,存在於一間臥房發黴的味道之中,或存在於第一個火苗的氣味之中,在凡是我們的頭腦沒有加以思考,不屑於加以記憶,可是我們自己追尋到了的地方。這是往日的最後留存,也是最美妙的部分,到了我們的淚水似乎已完全枯竭的時候,它仍能叫我們流下熱淚。 有時候我們得聽到一首老歌,才能想起已經失去的友人,或者得重返小時候長大的地方,才能記起童年的時光。我們許多的記憶都是被埋藏起來的,需要正確的環境才能重新將之鮮活,因此普魯斯特認為,我們部分的記憶存活在我們之外。 我們的心智從那裡開始,又在那裡結束,實在沒有這麼容易界定。人類並非獨立存在的靈魂,而是血肉組成、有形有體的生物。我們把身邊的人放在心裡,也把生活環境做如此安排,以至於環境也成了自我的一部分。 根據以上引導文字內容,請扼要說明普魯斯特的觀點為何?並請精簡敘說閱讀之後的觀感或啟發。文長不超過 350 字。
(1470) 題型:
#112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三等考試,#調查人員三等考試,#移民行政人員三等考試,#公證人,#觀護人(選試少年事件處理法),#觀護人(選試社會工作概論),#行政執行官,#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檢察事務官財經實務組,#檢察事務官電子資訊組,#檢察事務官營繕工程組,#監獄官(男),#監獄官(女),#公職法醫師,#鑑識人員,#心理輔導員,#司法事務官法律事務組,#司法事務官財經事務組,#調查工作組(選試英文),#調查工作組(選試日文),#調查工作組(選試德文),#調查工作組(選試西班牙文),#調查工作組(選試阿拉伯文),#調查工作組(選試法文),#調查工作組(選試俄文),#調查工作組(選試韓
作文: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第七篇•第六章》) 此章可說是《論語》人生理想的總綱——開立在「志於道」,根源在「依於仁」,實踐在「據於德」,表現在「游於藝」。通過人文教化,喚醒主體仁心,並由德行實踐,顯豁人生大道。 《論語》是生命的學問,學問的生命,不是純理演繹,也不是經驗歸納,而是生命自覺艱苦而興發的理想,凡讀聖賢書,要在生命直下的實踐與擔負中,才會有真切的感受與深入的體會。 「志」是心之所之,「之」是「往」的意思,也就是人的嚮慕發心。活著,是事實;活得很好,是價值;因此,「道」是既真實又莊嚴的人生道路。 「據」是固守不失,「德」是德行,也是實踐修養的工夫。德行是人人可走而真實莊嚴的正路,通過德行的修養,因而四通八達,成就人生的康莊大道。 「依」是依靠,「仁」是仁心。仁心會呈顯而體現,因此人就有不安而求安的道德感,以及應該、不應該的價值自覺,而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 「游」是優游、涵泳,也是「陶冶」的意思。「藝」是六藝,就是人文教化、外王的學問,也是生活的「藝術化」,能夠實現悠然自得、圓滿的人格。 因此,總括來說,人生的理想在開發人人可走的大道,這一大道是通過每一個人德行修養的正路而展開;而德行修養的基礎,就在人人內在本有的仁心發用上,仁心發用就落實在人文教化之中,因此使得人生大道的莊嚴與德行實踐的工夫,皆在優游自得中呈現,則此生命即入圓滿化境。 承上說明的意涵與旨趣,請以「人生的四大進路與理想圓滿」為題,作文一篇,闡論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