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警察人員發現犯罪,應妥適處理現場,蒐集犯罪事證,並立即研判案情,實施偵查計畫,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重大刑案發生除立即偵破外,均應訂定偵查計畫,以為偵查之準據 ②偵查犯罪,須依據偵查計畫,運用科學器材與科技方法,歸納、分析、研究、判斷、貫徹執行,尋找破案線索 ③案發地點乃最有力之證據,狡猾之犯罪嫌疑人,常利用其作為脫罪之反證,故對犯罪發生地點應詳予調查認定 ④偵查計畫應包括破獲時間與地點,嫌疑犯之嗜好、接觸人物及被害狀況等生活情形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犯罪證物包裝與保存的基本原則,就是會隨時間流逝而改變的短暫性、易碎的物證應優先採證包裝,有關常見證物的包裝注意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彈殼與彈頭為防止分散,應包裝於共同容器內,指派專人送至刑事警察局鑑驗 |
B |
金屬物件上的工具痕跡應適當保護,為防濕氣而生鏽,可塗上一層薄薄的油 |
C |
已經乾掉的生物性跡證,例如血跡、精液或口水,應分開包裝 |
D |
若胃內殘餘物及器官欲進行藥毒物檢測,該類檢體可能有易揮發的溶劑,應放置於密封的玻璃中以防蒸發,再以泡棉柔軟物包覆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案件發生後,巡邏員警往往首先到達現場,後續則為現場處理人員與偵查員警,有關現場的勘察與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現場依任務分為調查組與勘察組,特別是室內現場物證的蒐尋,兩人一組較單獨一人工作為佳,進入現場後,各自從事不同工作,以期及時完成蒐證 |
B |
勘察組由鑑識中心主任、鑑識科科長或股長或資深鑑識人員擔任組長,具體任務包括觀察案發當時天候、風向、氣溫、照明等狀況 |
C |
若基於採證之目的而蒐尋跡證,應由潛而顯,先取得潛伏跡證,再尋找明顯跡證 |
D |
現場處理時,應禁止證人之間相互談論事件,因為證人可能因為其他人的談論內容而改變自己原本的記憶。而事實上那些事情並非他們所目擊的,或根本未曾發生過。心理學上類似的論點,稱之為「倒攝干擾(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為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調整其成長環境,並矯治其性格,有關少年保護事件及少年刑事案件必須依據相關法令規定,謹慎處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詢問、訊問、護送少年或使其等候時,應與一般刑事案件之嫌疑人或被告隔離。但偵查、審判中認有對質、詰問之必要者,不在此限 |
B |
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如需經法官同意始得於夜間詢問少年者,應先以電話、傳真或其他適當方式報請法官許可,並將許可之書面、電話紀錄或傳真覆函附於警卷內 |
C |
警察機關對於少年不良行為及虞犯之預防,除應利用巡邏查察等各種勤務經常注意勸導、檢查、盤詰、制止外,於週末、假日及寒暑假期間,並應協調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邀集學校、社會團體派員組成聯合巡邏查察隊,加強實施上開工作 |
D |
警察機關辦理少年前科相關紀錄資料塗銷作業,發現資料有誤或有其他疑義時,應即時與所屬警察局(紀錄科)聯繫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刑事訴訟法中有關「詢問及文書製作」之條文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①公務員制作之文書,得竄改或挖補;如有增加、刪除或附記者,應蓋章其上,並記明字數,其刪除處應留存字跡,俾得辨認②訊問被告、自訴人、證人、鑑定人及通譯,應當場制作筆錄 ③受訊問人為被告者,在場之辯護人得協助其閱覽,不得對筆錄記載有無錯誤表示意見 ④筆錄應命受訊問人緊接其記載之末行簽名、蓋章或按指印。但受訊問人拒絕時,應附記其事由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於製作犯罪嫌疑人筆錄,以及證人或關係人之指證筆錄時,應謹慎依法辦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通知證人之通知書應於命到場前 24 小時送達之。但情形急迫或案情單純者,得以電話、傳真或口頭等方式通知之。證人經通知到場者,應依原定時間及處所即時詢問,不得拖延 |
B |
證人或關係人因到場作證有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有遭受危害之虞時,得依刑事訴訟法第 1 編總則第 3 章證人保護規定聲請保護 |
C |
經以證人或關係人等人之身分通知到場接受詢問後,認有犯罪嫌疑,應告知緣由及相關權利事項,俟其同意後,再就有關犯罪事實重新詢問 |
D |
詢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應全程連續錄音;必要時,應全程連續錄影。不得於筆錄製作完成後,始重新詢問並要求受詢問人照筆錄朗讀再予以錄音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跟蹤及監視乃偵查人員對特定之人、車輛、處所或物品所為秘密、持續或週期性之觀察活動,目的在於發現犯罪嫌疑人之活動及身分等相關訊息,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跟蹤及監視皆須採取輪班方式執勤 |
B |
如遭對象識破,應立即返回辦公室或相關處所,避免其反跟監 |
C |
被跟蹤對象製造突發事故,陷執行人員於不利時,執行人員應設法儘速撤離。必要時,得表明身分及採取反擊動作,並通知其他人員前往支援 |
D |
跟監人員應以主辦案件人員為主,支援人員為輔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犯罪偵查作為乃是指具有偵查權限之機關認為有犯罪存在時,蒐集與保全證據、拘捕犯嫌等之過程,有關警察人員依據相關法令真正擁有之權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依刑事訴訟法第 71 條簽發傳票,傳喚被告 ②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1 條至第 13 條跟蹤與運用線民權 ③依刑事訴訟法第 230 條及第 231 條實施犯罪調查有必要時,得封鎖犯罪現場,並為即時之勘察 ④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93 條建請羈押權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刑事訴訟法與警察偵查犯罪手冊對於「拘提」與「移送遞解」之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警察機關偵查刑案,全案雖未調查完畢,但經依法提起自訴或向檢察官告訴,應將全案移送或報告管轄法院或檢察署 |
B |
警察機關偵查刑案調查完畢,認有犯罪嫌疑,證據證明力足夠,得函送管轄法院或檢察署 |
C |
經檢察官核准免予解送之犯罪嫌疑人,得依刑事訴訟法第 205 條之 2 規定對其免執行拍照及按捺指紋等必要措施 |
D |
執行拘提、逮捕或解送,得使用戒具,但不得逾必要之程度。有關使用戒具之範圍、方式、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實施辦法,由法務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警察機關執行搜索及扣押乃為保全犯罪證據,有關刑事訴訟法第 1 編第 11 章「搜索及扣押」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因追躡現行犯或逮捕脫逃人,有事實足認現行犯或脫逃人確實在內者,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雖無搜索票,得逕行搜索住宅或其他處所 |
B |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於偵查中有相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有立即扣押之必要時,得逕行扣押;檢察官亦得指揮檢察事務官、書記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 |
C |
實施搜索或扣押時,發現另案應扣押之物亦得扣押之,分別送交該管法院或檢察官 |
D |
旅店、飲食店或其他於夜間公眾可以出入之處所,仍在公開時間內者,夜間亦得入內搜索或扣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