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被害保護及關懷協助作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被害人死亡後,應立即由機關主官親自或指派適當人員給予慰問 |
B |
被害人出庭有陪同需求時,由犯罪被害保護官陪同出庭 |
C |
為保護被害人家屬隱私,不得協助家屬接受媒體採訪 |
D |
管轄機關可視情況,請求被害人住居地所轄機關協助執行被害保護工作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下列敘述何者符合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規定? |
A |
民眾於封鎖線外錄影並上傳資料,並未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
B |
被告與證人屬訴訟關係人,均為該辦法第 5 條規範之對象 |
C |
為維護重大公共利益,影音資料發布仍需確實做到去識別化 |
D |
偵查中不得帶同媒體辦案,但可讓媒體拍攝監視器畫面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組織犯罪偵辦作為,下列何者正確? |
A |
運用第三方警政採取行政干預措施 |
B |
複雜之犯罪組織結構與嫌疑人相互間關係,得使用圖例表示 |
C |
組織犯罪被害人不適用證人保護法規定 |
D |
為避免違法扣押,違法所得之調查,僅限犯罪組織與其成員,不包含實際支配相關第三人之財產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下列毒品偵查與防制作為,何者符合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 |
A |
持有第三級毒品超過 10 公克以上,即懲以刑罰 |
B |
因業務需要經常接觸毒品之特定人員,拒絕接受採驗尿液時,可採用拘束身體方式行之 |
C |
特定營業場所應於洗手間標示毒品防制資訊 |
D |
法務部得命廠商申報先驅化學品之流向並檢查其簿冊及場所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下列刑案現場處理觀念何者正確? |
A |
四向連結(four-way linkage)理論內涵為現場、物證、人證與運氣 |
B |
標的權利人不同意勘察時,應報請檢察官實施勘驗,不得以搜索或扣押方式進行 |
C |
根據李昌鈺對證物分類方式,路卡交換原理主要與關連性跡證有關 |
D |
護送嫌疑人就醫時,不可於途中詢問嫌疑人事實真相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屍體處理與相驗程序,下列何者正確? |
A |
大陸地區人民在臺因意外事故死亡 2 人以上時,應於確認身分後 4 個小時內通報法務部 |
B |
死亡案件若可採行政相驗流程處理時,不須通知檢察官到場處理 |
C |
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案件相驗,一定要檢察官親自到場 |
D |
屍體帷幕由葬儀社負責設立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根據「刑案現場數位證物蒐證手冊」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到達現場,應立即中斷網路,避免犯罪嫌疑人從遠端修改或刪除 |
B |
查扣之數位證物應先進行初篩程序,並非全部要送鑑定 |
C |
查扣行動裝置,應開啟飛航模式或隔絕其通訊及網路功能 |
D |
若有了解接觸設備者必要時,應優先採集指紋、DNA 等跡證。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火災現場偵檢與證物處理方式,下列何者正確? |
A |
促燃劑採樣應於 7 日內完成 |
B |
水會影響油類鑑定,故要在現場先行排除 |
C |
玻璃瓶裝樣品應用泡綿保護,並確定瓶底與箱底至少保持 15 公分以上之距離 |
D |
固狀證物對照檢體,須於遠離起火點處選擇相同物品採樣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下列地緣剖繪概念何者正確? |
A |
通勤型(commuter)嫌犯其居住區域和作案區域會相重疊 |
B |
犯罪偏角(wedge-shape)係指犯罪者日常活動與犯罪活動會集中在某個角度,甚至形成扇形分布 |
C |
作案旅程(journey to crime)係指嫌犯從出生到開始犯罪時之人生旅程 |
D |
緩衝區(buffer area)是因為嫌犯認為該區屬弱勢團體,不願在該處作案傷害他人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相關作法下列何者正確? |
A |
基於保密需要,遴選之第三人時,不須陳報該管警察局長或警察分局長核准 |
B |
若無延長必要時,蒐集資料期間原則上不得逾 1 年 |
C |
發現第三人不適任時,應立即終止合作關係,但不須告知第三人合作已終止 |
D |
蒐集資料提供閱覽時,應由啟封者在文件袋外簽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