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關於警察機關處理家暴案件之程序重點,下列何者錯誤? |
A |
在完成身分識別方面,要了解當事人關係是否為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家庭成員或年滿 14 歲以上遭未同居親密關係加害人施暴保護範圍 |
B |
在查明保護令狀態方面,包括有無保護令、保護令之效期及款項,如有違反家暴防治法之情事,應即時啟動相關保護措施 |
C |
關於啟動安全措施方面,包括聲請保護令、護送安置或就醫、查訪告誡相對人、及視個案轉介網絡單位進行戒癮治療等其他必要危害防止措施 |
D |
在責任通報方面,執行職務知有疑似家暴,應立即通報當地主管機關,至遲不得逾 24 小時,如有違反,得處新臺幣 6 千元以上 3 萬元以下之罰鍰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警員甲於西門町徒步區執行盤查勤務,攔查到通緝中之 A。在盤查過程中,A 突然跳上自小客車,並急速駕車試圖衝撞周遭人潮,當時現場人流密集,部分群眾已因閃避不及跌倒受傷。警員甲判斷若不即時制止,恐將釀成重大死傷,遂拔槍意圖擊破車輛前輪輪胎以阻止車輛暴衝。在開出第一槍時,子彈穿透擋風玻璃,擊中 A 之腹部,造成其大量出血,送醫後宣告不治死亡。事後調查發現:當時甲距離 A 車輛約 8 公尺,且 A 已加速衝撞方向為人潮密集區;現場還有其他巡邏員警與群眾,並無明顯掩護物可迅速阻擋車輛行進;員警甲共射擊 2 發,僅第一發誤中 A,第二發未命中。下列關於警員甲之射擊行為的描述,何者正確? |
A |
甲使用槍械未先行口頭告知,已違反比例原則,因此射擊違法 |
B |
甲以槍械射擊車輛導致 A 死亡,因結果重大超過預期,因此構成違法使用槍械 |
C |
甲應等待車輛衝撞人群傷亡之後,再行開槍制止,提前射擊違反必要性原則 |
D |
甲在無掩蔽物、短距離且 A 已加速衝撞人群之情形下,基於制止重大危害而射擊,符合警械使用合法條件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之警察機關管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犯罪行為之發生或結果橫跨二個以上警察機關管轄區域者,由共同上級之警察機關決定由那個警察機關主辦,其他警察機關則將有關資料送請併案偵辦 |
B |
凡是犯罪地屬專業警察機關管轄區域者,均以該警察機關主辦為原則,其他相關警察機關配合之 |
C |
捷運或輕軌移動車廂內發生之案件,由發生地之警察機關管轄,無法確認發生地時,則由被害人下車停靠站所在地警察機關管轄 |
D |
涉及帳戶匯款案件,由帳戶開立之銀行所在地之警察機關管轄,其他相關警察機關協同辦理。但同時涉及當面取款詐欺案件者,統一由取款地之警察機關為主辦單位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關於專案小組案件現場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遇疑似爆裂物時,勘察人員應自行處理排除危險,以把握時機 |
B |
若遇有裝備器材不足或技術困難時,勘查人員應通報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地區防爆隊至現場排除危害 |
C |
已爆炸之現場,經初步觀察安全無虞後,勘察人員即可自行採集殘留物 |
D |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地區防爆隊專責協助現場爆裂物之排除,而勘察人員則負責殘骸採樣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關於跟蹤與監視之區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跟蹤主要強調流動性與持續性,監視則強調隱密性與長時間定點蒐證,二者均屬於秘密觀察活動 |
B |
跟蹤以保持目標於可視範圍內為主,其形態通常為流動觀察;監視則以隱匿於定點、持續觀察特定人、物、處所為主 |
C |
跟蹤著重於固定地點之長時間觀察,必要時配合移動偵查;監視則為針對特定對象之動態行動,進行長期觀察 |
D |
跟蹤屬於定點觀察,將視目標行動變動再進行追蹤;監視屬於流動觀察,以即時掌握目標行蹤為目的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關於專案小組之設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當任何刑事案件發生後不能即時獲得線索予以偵破,而必須有關單位協助偵查時,得成立專案小組負責偵查 |
B |
專案小組僅能由內政部警政署設立,以該署刑事警察局長為召集人,並邀同相關警察局局長及刑警大隊大隊長參加 |
C |
由內政部警政署設立之專案小組,可由主持人或召集人視案件實際需要決定參加人數,成員可隨偵查進展靈活調整,無須固定不變 |
D |
鐵路警察局若有設立專案小組之情形,須報請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同意後,依該署設置標準獨立成立專案小組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警察人員在執行酒測勤務時,如果未完整告知受測人拒絕酒測之「全部」法律效果,如警員 P 未事先告知受測人 A 拒絕酒測將會被施以交通安全講習,是否仍得裁罰該拒絕酒測之受測人? |
A |
不可以,因為警員 P 所實施之處分為裁罰性質,必須事先告知;未告知者不得處罰 |
B |
可以,因為警員 P 所實施之處分並非行政罰,參加講習並非咎責,所以未告知也不影響法律效果 |
C |
可以,因為警員 P 雖未告知,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已有明文,用路人本有知法之義務,不得主張不知法律而不罰 |
D |
要視情況加以區分,只要是屬於裁罰性的處分,如罰鍰、吊銷駕照、施以講習等必須事先告知;但不具有裁罰性質者,不用告知,仍然生效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詐欺案件防治措施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警察機關得於偵辦詐欺案件時,逕行要求金融機構立即凍結所有可疑帳戶,無須依法通知或記錄,避免打草驚蛇 |
B |
網路廣告平台業者知悉其平台上有明顯涉及詐欺之廣告時,應主動或依通知期限內移除該廣告,並提供委託刊播者及出資者之資料予以司法警察機關 |
C |
電信業者得基於防詐考量,逕行限制或終止用戶所有通訊服務,而無需核對或更新用戶資料,確保迅速斷絕詐欺聯繫 |
D |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犯詐欺犯罪者,因法人非自然人,僅處罰行為人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關於情報諮詢之進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情報諮詢之對象應審慎遴選,注重對象之合作意願,以及與偵查人員之信賴關係,若有特殊地位者(如在幫派中),應優先考慮,以利辦案 |
B |
重點情報諮詢地點應設於易為不法分子藏匿、活動或銷贓之場所,如夜市、港口、旅館、當舖、網咖等 |
C |
警察與情報諮詢對象接觸時,必須保密,不得對外透露諮詢對象身分;任務交付須保密且謹慎,並以蒐集情報為重點;必要時,得使諮詢對象直接參與辦案行動 |
D |
情報資料應依登記、分析、研判及運用程序處理;有價值者持續偵查,無法運用之情報也應保存十年,以供後續釐清責任 |
#114年,#三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偵查不公開原則之規定事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司法警察官禁止辯護人在場,致犯罪嫌疑人無其他辯護人在場陪同,應再行告知第 95 條第 1 項之各款事項 |
B |
應遵循偵查不公開原則之人員,包括辯護人、告訴代理人及被告 |
C |
犯罪嫌疑人對於司法警察官禁止其辯護人在場不服者,得向該管法院聲請撤銷或變更之 |
D |
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由法務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