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關於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情境犯罪預防源自於美國建築師 Oscar Newman 於 1970 年代所提出的「防衛空間」的概念 |
B |
根據「防衛空間」的概念,認為可以藉著特殊的建築設計降低犯罪的機會,而達到犯罪預防的效果 |
C |
在 1971 年,美國犯罪學家 Marcus Felson 認為建築物的安全裝置、門鎖、街燈及守望相助等均能有效減少犯罪 |
D |
1997 年,Ronald Clarke 統整了情境犯罪預防的策略,並提出情境犯罪預防理論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警政方案評估研究的演進與公共政策評估有相似的發展階段,根據 Kerley(2005)的主張,有關警察政策評估的演進歷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有關我國警察之犯罪被害人保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警政主管機關應負責犯罪被害人之人身安全保護、提供關懷協助相關資訊、告知警政偵辦重要進度、刑事偵、審程序及權益等事項 |
B |
司法警察(官)於執行職務時,發現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符合法律扶助法所定申請要件時,得告知其可依法提出申請 |
C |
警察機關應於知悉案件發生後,提供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緊急救援、人身安全、關懷服務及必要協助,並應自知悉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聯絡資訊起二十四小時內,通報或轉介相關機關或分會提供協助 |
D |
司法、警察、矯正、醫療、教育、心理及社會工作等從事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之相關機關(構)或團體,應將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及保護服務之相關措施、法規等課程納入例行性教育訓練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1980 年以後,社區警政及因而延伸的警政策略,已成為各國警政的趨勢。關於各國警政策略的發展及其內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社區導向警政(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主張,警察要鼓勵社區民眾分擔治安責任 |
B |
問題導向警政(Problem-oriented policing)係由美國警政學者 Goldstein 所提出 |
C |
第三造警政(Third-party policing)係透過法律的規範,課以第三造參與犯罪預防或控制的責任 |
D |
犯罪符號警政(Sign-of-crime policing)主張警察應處理民眾關切且重大的問題,以免問題惡化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根據 Oscar Newman(1973)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四個要素之一或二者以上,方能有效抑制犯罪的發生,下列何者為非? |
A |
自我歸屬感(Ownership)的存在 |
B |
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的存在 |
C |
建築物給人良好的形象(Image) |
D |
建築物四週有安全的環境(Milieu)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學者 Bayley 和 Shearing(2001)認為警察工作特性應追求三項主要公共利益,下列何者錯誤? |
A |
正義(justice) |
B |
專業效率(professional efficiency) |
C |
平等保障(equality of protection) |
D |
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學者羅威(Lowi)提出之政策「鐵三角理論」,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關於評估「警察機關之組織結構及能力,是否足以承擔政策方案的執行工作」之敘述,最符合下列那個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面向?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有關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及提出學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學者麥卡錫(McCarthy)在行銷管理提出 4P 模式,下列何者為其組合? |
A |
代表性(present)、公權力(power)、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政策(policy) |
B |
人(people)、政策(policy)、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夥伴關係(partnership) |
C |
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促銷(promotion) |
D |
產品(product)、定位(position)、價格(price)、利潤(prof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