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九合一選舉」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地方公職人員大選,某一小黨推派甲參選。關於此一選戰,下列看法何者最符合事實? |
A |
若參選地方縣(市)長幾乎沒有當選可能,因採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方式 |
B |
若被列入不分區立委政黨名單中,得票須超過百分之五才有當選的機會 |
C |
參選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因採複數選區制,較有當選的機會 |
D |
參選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之區長選舉,因為選舉人少,當選可能性較大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2019 年香港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支持者以集會遊行、靜坐、唱歌、罷課、設置連儂牆、堵塞道路幹道等行為向政府提出抗議,最後演變為警民激烈衝突,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根據上述內容判斷,該運動具備何種社會運動的特色? |
A |
示威群眾癱瘓交通道路的理由合理,屬於合法的表意自由 |
B |
這是一種本於良知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故毋須負法律責任 |
C |
支持者為一群具有共同理念的人,以實現民主自由為目標 |
D |
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可以促進國家認同,中國政府樂觀其成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國家是指由一群人在特定的領土內組織政府,經營共同生活,並且擁有主權的政治性團體。下列有關國家組成要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
我國國籍取得採「屬地為主,屬人為輔」的折衷制 |
B |
一國之領土範圍包含領陸、領空及經濟海域 |
C |
主權對外有獨立性,能與他國建立平等外交關係 |
D |
政府的更替代表國家滅亡,亦影響該國之國際地位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有關我國民意代表的選舉制度,下列何者正確? |
A |
區域立法委員為單一選區絕對多數制 |
B |
直轄市議員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
C |
縣市議員為比例代表制 |
D |
原住民立法委員為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中央選舉委員會依法統籌辦理公職人員選舉、罷免及公民投票事務,為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機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中央選舉委員會獨立行使職權,為我國法定之獨立機關 |
B |
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之選任,由各政黨依其於立法院所占席次比例決定 |
C |
立法委員選舉區之變更,應由中央選舉委員會秉於公正而自為決定 |
D |
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為求客觀公正決策,不得具備任何政黨黨籍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我國歷任總統的對中政策,下列何者正確? |
A |
蔣中正總統:對國際發布「一法三公報」,並主張兩岸關係為「漢賊不兩立」 |
B |
李登輝總統:提出「告臺灣同胞書」,主張兩岸需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互動 |
C |
陳水扁總統:曾提出「四不一沒有」、「一邊一國論」等對中政策 |
D |
馬英九總統:提出「新三不政策」,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下列何者主要的職責之一,就是負責提出修憲案? |
A |
總統 |
B |
大法官 |
C |
立法委員 |
D |
法務部部長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基於有權利即有救濟之原則,人民之訴訟權不因其身分而被剝奪。下列何者不具有訴訟權之主體地位,無法提出法律救濟? |
A |
受刑人認為獄中管理措施嚴重侵害基本權利 |
B |
母親代理流產之胎兒控告醫師醫療疏失 |
C |
同學因冒用校長名義巡堂遭學校記大過 |
D |
公務人員就影響權益的不當公權力措施,經申訴、再申訴後,向法院請求救濟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依司法院釋字第 567 號解釋意旨,下列何者是人類文明之根源與言論自由之基礎,亦為憲法所欲保障最基本之人性尊嚴,因此國家機關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侵犯之? |
A |
思想自由 |
B |
居住自由 |
C |
參政自由 |
D |
人身自由 |
#113年,#司法人員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各類科,#公民與英文, | |||
下列何者不是分散型違憲審查的優點? |
A |
由專門的違憲審查機關從事違憲審查,可統一法律見解 |
B |
人民可即時獲得救濟,無須用盡訴訟救濟程序 |
C |
各級法院皆擁有違憲審查權,較有助於建立法官的憲法意識 |
D |
終審法院原為審級制度的一環,不生第四審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