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望高樓是臺灣的第一座燈塔,比鵝鑾鼻燈塔還早八十七年。淡水河口附近有兩條咕咾石珊瑚礁,退潮時會露出海面,其形宛如龍蝦的二條長腳,當視野不清時,『龍蝦礁』屢被航海者誤認為港口,因此古人稱之為假港。這對出入港口的船隻非常危險,所以船戶合資興建一座傳統塔式建築,取樓高可以遠望之意,命名『望高樓』。」 |
A |
位在鵝鑾鼻 |
B |
常被誤認為假港 |
C |
因「龍蝦礁」而興建 |
D |
「龍蝦礁」退潮時,塔樓才會露出海面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床鋪重新鋪整,看起來像是沒人睡過一樣。隔天或許會住進來新的病人,帶著新的疾病與新的故事,我們將很快忘記前一位在那張床上住過的病人。醫院裡的病人,都是過境旅客。」 |
A |
機場宜效法醫院消毒,避免病菌蔓延 |
B |
醫生應儘快忘記病人,迎向後續挑戰 |
C |
旅行易水土不服患病,醫院都是旅客 |
D |
醫生已看盡生死往復,體悟人世無常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西諺云:「最後笑的那個人,多半沒聽懂笑話。」其涵義接近下列那個選項? |
A |
一傅眾咻 |
B |
入境隨俗 |
C |
隨聲附和 |
D |
眾口鑠金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流行歌曲最有趣的是,每一首歌都不能完全描繪你的遭遇,但每一首歌都可以讓人投射大分量情緒認同,這是一種情感上的放血與刮痧。那些沒人能了解的孤單,遭到背叛的痛楚,人生沒有明天的絕境,再努力也無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窩囊。流行歌,神奇地,在差異中找到一個情緒上最大公約數。」 |
A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B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C |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 |
D |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正面的『怕輸』心理,會促使人為達到理想目標,考慮得更加仔細與周密,因而為此做更多的功課,並且增加很多的責任感。」 |
A |
輸贏不用在乎,過程才重要 |
B |
為了成功,必須強化自己的心靈 |
C |
仔細和周密的考慮,可以增加責任感 |
D |
「怕輸」的正面心理,可以作為前進的動力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組織一個機關,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印製信紙信封。說也奇怪,社會的人士真有眼光,看見你用的信封信紙印著機關的名字,頓時對你增加三分信仰。信紙上要是再印上幾個英文字,你的人格就算是有了擔保。」 |
A |
信封信紙代表一個機關的門面,輕忽不得 |
B |
信封信紙的式樣充分顯示一個機關的品味 |
C |
信紙加上英文,表示這個機關充分國際化 |
D |
大眾對信封信紙的重視,是對表象的迷信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靜不是停滯,靜不是休止,靜是莊嚴的工作、熱切的活動的前奏,好似音樂演奏會啟幕前,那寂然無嘩的臺前。只有在最深度的寧靜,最高度靜謐中,你才可以慢慢的調理你的弦索,時間一到,它才可以發出動人的節響來。只有在幽獨、寧靜之中,你才可以悄然的蓄集你生命的力量,如涓滴之歸向大海,如塵沙之堆積丘山,不知不覺間,形成了你的強力與偉大。」 |
A |
靜謐中最能積累生命的能量 |
B |
靜謐是莊嚴熱切工作所必備 |
C |
調弦發響是寧靜的最高境界 |
D |
涓滴歸海是寧靜致遠的表徵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藝術創作的心理活動中,自覺與非自覺,意識與無意識,都是互相影響、互相轉化的,書法藝術創作亦是如此。一方面是書法家自己有自覺、有意識的活動;另一方面又有不少無自覺、無意識的因素,這些都是創作心理的顯著特點。」上文所言藝術創作的心理活動中的「非自覺與無意識」,最有可能是指: |
A |
遣詞用字 |
B |
運用典故 |
C |
設想主題 |
D |
出現靈感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對於孩子教導,父母有時就是不斷提醒,毫不厭煩地提醒。只要我們看得出孩子願意改變的心,就應該要拿出耐心來,給孩子機會,因為他們畢竟還沒長大成熟。只要父母不放棄,孩子永遠有機會。」 |
A |
循循善誘 |
B |
青出於藍 |
C |
教無常師 |
D |
師心自用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庭務員,#國文, | |||
「還記得剛到哈佛,在福格藝術館首次看到梵谷〈自畫像〉、雷諾〈少女〉那份興奮驚奇神情,更不用說瑞布藍特與莫內了。每番總是在這些名家作品之前,佇立良久。此次重看,似乎格外多情。走下底樓,展出的是一個古老文明的歷史:殷商銅器、漢玉、明清字畫,以及那座靜坐千年、剝落殆盡的木菩薩;收藏雖富,自己免不了有『抛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鉢效貧兒』的哀傷。」 |
A |
哈佛福格藝術館的收藏,果真遠近馳名 |
B |
文明古國不知珍惜,以致文物流落外邦 |
C |
自己國家的文物也很多,不用羨慕美國 |
D |
自己國家太貧窮,無法有像樣的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