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關於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關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實體法規範權利主體之權利義務;程序法是實現權利義務之手段與方法之法律 |
B |
民法為實體法,民事訴訟法為程序法 |
C |
實體法與程序法密不可分,兩者間相輔相成,以促進人民權利之實現 |
D |
法院審理時,必須依照「先實體後程序」之原則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有關法律適用之「三段論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三段論法之大前提,即為法律規定之構成要件 |
B |
三段論法之小前提,即為具體個案之事實 |
C |
將具體個案事實置於法律規定之構成要件中,以得到結論,此過程稱為準用 |
D |
刑法第 309 條規定:「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其中「公然侮辱人者」為構成要件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關於法律解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法律解釋的作用之一,在於其可因應時空背景改變所造成的法律適用落差 |
B |
在法律適用的步驟上,法律解釋應先於法律補充 |
C |
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及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法律解釋由於會產生拘束力,故又稱為有權解釋 |
D |
若論理解釋與文義解釋所作出之結果互相衝突時,法官必須採用論理解釋之結果,以維持法律體系之一致性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原住民族基本法之目的,在於保障原住民族基本權利,促進原住民族生存發展,建立共存共榮之族群關係。該法之位階應為: |
A |
憲法位階 |
B |
準憲法位階 |
C |
法律位階 |
D |
自治條例位階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民國 110 年 1 月 20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民法第 1030 條之 1 條文,並自公布日起施行。請問修正條文之生效日期應為: |
A |
民國 110 年 1 月 20 日 |
B |
民國 110 年 1 月 22 日 |
C |
民國 110 年 1 月 30 日 |
D |
民國 110 年 2 月 20 日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下列何者非屬「權力分立」? |
A |
立法院設立調閱委員會,調查衛生福利部之疫苗採購過程 |
B |
司法院預算應經立法院議決 |
C |
行政院院長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 |
D |
最高法院撤銷下級法院之違法判決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有關憲法訴訟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憲法訴訟法使司法院大法官進一步「法院化」 |
B |
憲法訴訟法以「憲法法庭」取代「大法官會議」 |
C |
憲法訴訟法以「憲法裁判」取代「大法官解釋」 |
D |
人民聲請憲法審查,憲法訴訟法只能宣告確定終局裁判違憲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大法官解釋認為公職人員之定期改選,係為反映民意,貫徹民主憲政之途徑。下列何種任期制度與上述意旨無關? |
A |
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 4 年 |
B |
司法院大法官任期 8 年 |
C |
立法院立法委員任期 4 年 |
D |
直轄市政府市長任期 4 年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下列何者不是司法院(含大法官)現行之憲法上職權? |
A |
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案 |
B |
解釋憲法 |
C |
提出年度司法概算 |
D |
彈劾中央公務人員 |
#112年,#司法五等考試,#錄事,#法學大意, | |||
下列何者不是監察院現行之憲法上職權? |
A |
對政府財務之審計 |
B |
對公務人員之彈劾 |
C |
對公務人員之糾舉 |
D |
對公務人員之銓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