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監獄對受刑人有妨害監獄秩序或安全行為時,得施以懲罰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警告 |
B |
停止接受送入飲食 3 日至 7 日 |
C |
停止使用自費購買之非日常生活必需品 7 日至 14 日 |
D |
移入違規舍 5 日至 90 日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受刑人入監檢查,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受刑人入監時,應檢查其身體、衣類及攜帶之物品,一律採集其尿液檢驗 |
B |
檢查受刑人身體,如須脫衣檢查時,應於有遮蔽之處所為之,並注意維護受刑人隱私及尊嚴 |
C |
非有事實足認受刑人有夾藏違禁物品或其他危害監獄秩序及安全之虞,不得為侵入性檢查 |
D |
如須為侵入性檢查,應經監獄長官核准,並由醫事人員為之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監獄受刑人之財物保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監獄代為保管受刑人之金錢,應設專戶管理,其所孳生之利息,統籌運用於改善監獄各項設施 |
B |
監獄對外界送入之金錢、飲食及物品,如受刑人拒絕收受者應退回之,無法退回者,經公告 3 個月後,仍無人領取時,歸屬國庫或毀棄 |
C |
受刑人脫逃者,自脫逃之日起算,經 6 個月後,未申請發還者,其所留之金錢及物品,予以歸屬國庫、毀棄或另為其他適當處理 |
D |
受刑人死亡後遺留之金錢及物品,應無限期通知所有家屬領回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監獄假釋審查,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法務部對監獄陳報之假釋案件,應為許可假釋或不予許可假釋之處分 |
B |
監獄對於受刑人符合假釋要件者,應提報其假釋審查會決議後,報請法務部審查 |
C |
依刑法第 77 條第 2 項第 3 款接受強制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之受刑人,如顯有再犯之虞,不得報請假釋 |
D |
經法務部不予許可假釋之處分案,除進級者外,監獄應逾 3 月即得再行陳報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監獄對受刑人施以隔離保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施以隔離保護應經監獄長官核准。但情況緊急時,得先行為之,並立即報告監獄長官 |
B |
隔離保護時間最長不得逾 15 日 |
C |
施以隔離保護後應以書面告知受刑人外,應通知其家屬或最近親屬 |
D |
戒護人員經觀察其身心狀況,認為不適宜繼續隔離保護者,應停止之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監獄對於新入監者,應就其個性、身心狀況、經歷、教育程度及其他相關事項,加以調查,有關其調查期間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不得逾 2 個月 |
B |
不得逾 3 個月 |
C |
不得逾 4 個月 |
D |
不得逾 5 個月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監獄適用累進處遇之受刑人,得給予和緩處遇之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患有疾病經醫師證明需長期療養 |
B |
衰老、身心障礙、行動不便或不能自理生活 |
C |
懷胎期間或生產未滿 4 月 |
D |
有客觀事實足認其身心狀況欠缺辨識能力,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或其辨識能力顯著減低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遇有天災、事變在監獄內無法防避時,不及護送於相當處所時,得暫行釋放。對於暫行釋放之受刑人,由離監時起多少時間內,需至該監或警察機關報到之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
A |
48 小時 |
B |
60 小時 |
C |
72 小時 |
D |
84 小時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有關監獄處理申訴事件之審議小組委員,於申訴事件有應自行迴避之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現為或曾為申訴人之配偶 |
B |
為申訴人四親等內之血親 |
C |
現為或曾為申訴人四親等之姻親 |
D |
現為或曾為申訴人之代理人、辯護人、輔佐人 |
#111年,#四等特種考試,#司法人員,#監所管理員,#監獄行刑法概要, | |||
法務部為處理假釋之處分復審事件,應設復審審議小組,有關其設置及開會之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置委員 9 人,由法務部或所屬機關代表 4 人、學者專家或社會公正人士 5 人組成之 |
B |
由部長指定之委員為主席,其中任一性別委員不得少於 3 分之 1 |
C |
復審審議小組須有全體委員過 3 分之 2 出席,始得開會 |
D |
決議以出席人數過半數同意行之,可否同數時,取決於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