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鐵路特考,#108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審計長應完成中央政府總決算之審核,編造何種表,並提出何種報告於立法院: |
A |
最終審定數額表,審核報告 |
B |
最終審計數額表,審核報告 |
C |
最終審定數額表,審計報告 |
D |
最終審計數額表,審計報告 |
#109年,#鐵路特考,#109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政府預算案經立法院通過,及總統公布程序後成為法定預算,其形式上與法律相當,稱為措施性法律,具有拘束行政機關財務收支之功能。試就預算法第 24 條至第 27 條之相關規定,說明政府之何種財務行為必須經預算法所定之預算程序,以及不得有預算所定外之何種行為? |
#109年,#鐵路特考,#109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會計法將政府會計組織分為總會計、單位會計、分會計、附屬單位會計、附屬單位會計之分會計等五種。依會計法規定說明單位會計及附屬單位會計之意義。 |
#109年,#鐵路特考,#109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因疫情險峻,中央政府特別制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並據以編列「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及追加預算,執行期間自民國 109 年 1 月 15 日至 110 年 6 月30 日。依決算法及審計法之相關規定,說明該特別預算應於何時編造決算及年度會計報告?審計部應於何時完成審核該特別決算? |
#109年,#鐵路特考,#109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下列有關政府收支應否保持平衡及該如何平衡之敘述,何者正確? |
A |
政府之收支,視財政收入情況,儘可能不要有賸餘 |
B |
政府經常收支,應保持平衡,非因異常情形,資本收入、公債與賒借收入及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 |
C |
政府為量出為入,先決定施政方針,再估算需花費多少,最後再找財源,不必拘泥於其收支是否平衡 |
D |
政府經常收支,應保持平衡,沒有異常之情況可以豁免,始能確保財政紀律 |
#109年,#鐵路特考,#109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下列有關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之審議的敘述,何者錯誤? |
A |
審議時應注重歲入規模、未來承諾之授權、計畫績效、施政之優先順序等 |
B |
歲入以擬變更或擬設定之收入為主,審議時應就來源別決定之 |
C |
歲出以擬變更或擬設定之支出為主,審議時應就機關別、政事別及基金別決定之 |
D |
該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 1 個月前,由立法院議決 |
#109年,#鐵路特考,#109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下列何者為審計機關審核中央政府總決算時,應注意之事項? |
A |
各項成本、費用及營業收支增減之原因 |
B |
應收、應付帳款及其他資產、負債之查證核對 |
C |
歲入、歲出是否平衡;如不平衡,其不平衡之原因 |
D |
施政計畫、事業計畫或營業計畫已成與未成之程度 |
#110年,#鐵路特考,#110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下列有關會計制度之敘述,錯誤者計有幾項?①中央總會計制度之設計、核定,由中央主計機關為之 ②地方政府之總會計制度由各該政府之主計機關設計及核定 ③各機關之會計制度由各機關之會計機構設計,簽報機關長官後,呈請各該政府之主計機關核定頒行 ④各種會計制度之釋例,由各該會計制度之頒行機關核定 |
A |
一項 |
B |
二項 |
C |
三項 |
D |
四項 |
#110年,#鐵路特考,#110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下列有關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之敘述,何者錯誤? |
A |
總預算案歲入、歲出未平衡時,應由財政部提出解決辦法 |
B |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之歲入預算係由財政部綜合各主管機關所送歲入預算所擬編 |
C |
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 |
D |
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由立法院議決 |
#110年,#鐵路特考,#110鐵路特考,#高員級,#會計,#會計審計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與審計法), | |||
依決算法之規定,審計機關審核政府總決算,應注意之效能為何者?①歲入、歲出是否與預算相符 ②歲入、歲出是否平衡 ③施政計畫、事業計畫或營業計畫已成與未成之程度 ④經濟與不經濟之程度 |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