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當人民欲尋求暫時性權利保護時,下列何種情形不適用行政處分停止執行制度,而應向行政法院聲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
A |
當事人不服主管機關下命沒入違禁品之行政處分 |
B |
當事人欲參加國家考試,其報名被拒絕 |
C |
主管機關核准 A 公司取得商標權,B 公司對此不服 |
D |
當事人認為某行政處分無效,提起行政處分無效確認之訴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在國家賠償事件,於人民與賠償義務機關協議不成立後,人民單獨請求損害賠償時,依現行法制,應循何種救濟管道? |
A |
聲請非訟事件上之裁定 |
B |
提起民事訴訟 |
C |
提起行政訴訟 |
D |
提起刑事訴訟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經濟部依公司法第 5 條第 2 項將其處理 A 縣境內有關公司之事項委由 A 縣政府辦理。今 A 縣政府的公務員甲故意對乙公司作成違法命其解散之處分,該處分事後雖經訴願決定撤銷,惟已造成乙公司新臺幣 1 千多萬元的損害。對於乙公司之損害,何者應負賠償責任? |
A |
由經濟部單獨負賠償責任 |
B |
由甲單獨負賠償責任 |
C |
由經濟部與甲連帶負賠償責任 |
D |
由 A 縣政府單獨負賠償責任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承上題,若 A 縣政府於 99 年 3 月 2 日作成處分,99 年 6 月 3 日處分經訴願決定撤銷。設乙公司於99 年 7 月 6 日知有損害,則乙公司應於那一期日之前,向賠償義務人請求國家賠償? |
A |
101 年 3 月 2 日 |
B |
101 年 7 月 6 日 |
C |
101 年 6 月 3 日 |
D |
104 年 3 月 2 日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軍事設施擴建時,部分軍事設施佔用到私人甲之土地,甲請求拆除該部分設施遭拒絕,其救濟管道為何? |
A |
甲可以提起訴願,若未獲救濟,可提起撤銷拒絕處分之訴訟 |
B |
甲可以提起訴願,若未獲救濟,可提起課予拆除義務之訴訟 |
C |
甲可以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除去因違法佔用造成之事實結果 |
D |
甲可提起確認佔用行為違法之訴訟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下列有關一般給付訴訟之敘述,何者錯誤? |
A |
一般給付訴訟不限於人民擔任原告,行政機關亦得擔任此類訴訟之原告 |
B |
甲依行政機關命其給付新臺幣 10 萬元之行政處分而已為給付,但認為該行政處分違法,原則上得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返還 |
C |
行政機關發布某類食品之檢驗報告,A 廠商認為該份報告內容不實損及其商譽,其得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行政機關撤回或更正所發布之訊息 |
D |
人民若欲請求行政機關未來「不作成」某項行政處分,得提起一般給付訴訟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依商品檢驗法第 4 條第 2 項之規定,將某商品檢驗及驗證證書之核發事項委由國立成功大學辦理。此種情形屬於何種類型的行政機關權限變動? |
A |
委任 |
B |
委託 |
C |
委辦 |
D |
委託私人行使公權力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承上題,假設某甲向國立成功大學申請商品驗證,遭國立成功大學駁回其申請。甲欲提起訴願救濟,請問訴願管轄機關為何? |
A |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
B |
教育部 |
C |
經濟部 |
D |
行政院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下列何者不屬於「確認性質之行政處分」(確認處分)? |
A |
大學在學證明書之發給 |
B |
公務員服務年資之認定 |
C |
役男體位之判定 |
D |
國立大學入學資格考試之錄取 |
#105律師,#105司法官,#綜合法學(一),#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 |||
下列有關「公法上權利」之敘述,何者正確? |
A |
有公法上權利者,於訴訟上為當事人適格 |
B |
公法上權利之有無,端視相關法規是否明確賦予人民請求權 |
C |
若行政機關負有職務義務,相關人民必然擁有公法上請求權 |
D |
公法上請求權之權利人必定是人民,行政主體不得擁有公法上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