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刑事警察人員,#犯罪偵查學, | |||
根據警察偵查犯罪手冊之規定,關於偵查守則之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
A |
為貫徹法治原則,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偵查犯罪時,任何情況均應穿著制服或刑警背心,或出示足資識別之證件或警徽,並告知事由 |
B |
偵查犯罪,應遵守偵查不公開之規定,不得將因執行職務知悉之事項,公開或揭露予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以外之人員 |
C |
偵查犯罪應以現場為基礎,運用科學器材與方法,合法取證 |
D |
為保護檢舉犯罪或提供破案線索之人之名譽、隱私或安全,不得公開或揭露足資識別其身分之資訊,並應遵守證人保護法或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等關於保護證人、檢舉人或被害人之相關規定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刑事警察人員,#犯罪偵查學, | |||
關於重大刑案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所稱重大刑案有三:犯罪手段殘酷、情節離奇案件;新發現嚴重犯罪手法,必須迅速偵破,予以遏制之案件;以及深切影響社會治安、震撼社會人心之案件 |
B |
重大刑案應由署長指派刑事警察局主動支援,全面協調、統一指揮,合力偵辦。刑事警察局得不經申請逕行派員指導支援偵辦 |
C |
重大或特殊刑案發生後,承辦警局若不能即時獲得線索予以偵破,而必須有關單位協助偵查時,得成立專案小組負責偵查 |
D |
未破重大刑案,經專案管制 3 年後,仍未偵破者,應將有關該案之文書、證據等相關卷宗及證物清冊併同未破重大刑案偵查報告書專卷建檔,並指定專責承辦人以專櫃或專有空間妥善保存,定期分析及整理相關卷宗及證物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刑事警察人員,#犯罪偵查學, | |||
關於自首之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
A |
犯罪行為人對未被發覺之犯罪,親自或委託他人,向檢察官或警察機關自承犯罪事實,並表明願受法律裁判者,為自首 |
B |
如該管有偵查權之公務員有任何一人已知悉犯罪嫌疑人時,但犯罪嫌疑人對已被發覺之犯罪坦誠供述者,仍生自首之效力 |
C |
受理自首時,應詢明犯罪嫌疑人欲主動告知之犯罪行為,並載明於筆錄 |
D |
自首案件應注意是否為他人頂替,或有無不正當之企圖,及其身心是否正常,以防疏誤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刑事警察人員,#犯罪偵查學, | |||
警察甲為查緝運送走私菸,擅自裝置 GPS 衛星定位追蹤器於乙停放其家門前路邊之貨車下方底盤,用以接收乙之貨車所在位置之經緯度、地址及停留時間等行蹤數據,並記錄下來。根據我國法院之見解,下列說明何者錯誤? |
A |
雖然 GPS 位置訊息是零散且多數訊息是「公共場所」的位置資訊,但大法官與法院認為,將GPS 所得的所有位置資訊一起觀察後,能夠相當程度了解被跟監人之生活隱私,故 GPS 偵查所獲得的位置資訊構成「非公開之活動」 |
B |
運用 GPS 偵查之目的,乃在於蒐集人民「非公開」的位置資訊,透過拼湊大量位置資訊可以描繪出被監控人民之生活軌跡,故已經侵害「隱私權」,所以該偵查行為之性質為「強制處分」 |
C |
最高法院認為,「無故」指的是「無法律上正當理由」,行為的目的就算正當不等於「有故」;再加上現行沒有任何法律可以當作 GPS 偵查的法律依據,所以警察裝設 GPS 偵查犯罪並未具有法律上正當理由 |
D |
目前法院實務上認為員警在私人車輛裝上 GPS 偵查犯罪,構成刑法第 315 條之 1 第 2 款的「竊錄罪」,但因為警察係為偵查犯罪之故,而可以主張刑法第 21 條第 1 項之依法令之行為而阻卻違法,其行為不罰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刑事警察人員,#犯罪偵查學, | |||
警察人員於管轄區外執行搜索、逮捕、拘提等行動時,所應注意之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於管轄區外行動時,應通報請求當地警察機關知悉或會同辦理,如臨時變更地點,應及時通知原會同及變更擬往地點之警察機關 |
B |
於管轄區外行動時,在情況急迫的情形下,得逕通報當地警察局或分局勤務指揮中心,惟事後應補辦通報事宜,執行時應注意辨識,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
C |
於管轄區外行動時,為避免發生意外事故,無論是否攜帶槍械,均應通報當地警察機關 |
D |
接受請求會同辦案之警察機關,應即通報所屬刑警(大)隊、分局及分駐(派出)所,並派員協同辦理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刑事警察人員,#犯罪偵查學, | |||
警方依可靠線民通報,甲非法持有槍械,遂依法向法院聲請搜索票(搜索票記載應搜索甲及其槍枝),警方持該搜索票前往甲宅進行搜索。試問下列搜索、扣押程序,何者不合法? |
A |
警方持搜索票前往甲宅,要求前來應門的甲妻開門,但未見甲之蹤影,便想進入臥房搜索;但發現臥房門被上鎖,遂破壞門鎖進入,發現甲正在房中 |
B |
警員進入臥房,發現甲之目光一直飄向旁邊之櫥櫃,其遂逕行打開未上鎖之櫥櫃門,於櫃中找到手槍一把,並扣押之 |
C |
警員逮捕甲上手銬之後,隨即對甲進行搜身,檢查其上衣及褲子口袋,並在褲子口袋中找到子彈數枚,隨即扣押之 |
D |
搜索及逮捕甲後,警員認為時間尚早,將甲交由其他員警看守後,又再度進入甲宅臥房內浴室搜索,在馬桶水箱內發現一包毒品及吸食器,並扣押之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犯罪學與犯罪預防, | |||
請說明 Agnew(2014)所提「社會關懷理論」(Social Concern Theory) 之內涵與核心要素,並請說明社會關懷度較低者為何有可能從事違法行 為。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犯罪學與犯罪預防, | |||
請說明學者 Regoli 及 Hewitt(2001)所提「差別壓迫理論」(Differential Oppression Theory)之主要論點、壓迫導致孩童之適應狀態及提出之改 善建議。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犯罪學與犯罪預防, | |||
請說明近年暴力激進化(Violent Radicalization)之個人風險因素與社會 成因並研擬妥適防制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