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關於司法警察辦理少年事件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除未滿 14 歲者外,得依刑事訴訟法第 88 條之 1 逕行拘提 |
B |
詢問遭強制同行、逮捕或尋獲到案之少年時,應通知其法定代理人、現在保護少年之人或其他適當之人陪同在場 |
C |
偵查中認有對質或詰問之必要時,得不將詢問之少年與一般刑事案件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隔離 |
D |
為迅速查明共犯,少年經逮捕或同行後,於移送法院前,得先帶由檢察官先以證人身分訊問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關於辦理跟蹤騷擾行為案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跟蹤騷擾行為,除須對特定人反覆或持續為之,且違反其意願外,並須與性或性別有關 |
B |
警察機關受理跟蹤騷擾行為案件後,應即依職權或被害人之請求,核發書面告誡予行為人 |
C |
配偶中之一人經警察機關依規定為書面告誡後 2 年內,再為跟蹤騷擾行為者,被害人得依跟蹤騷擾防制法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
D |
行為人經檢察官訊問後,認其犯攜帶凶器或其他危險物品實行跟蹤騷擾行為之罪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行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者,得羈押之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依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要點之規定,關於詢問性侵害案件被害人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告知被害人於該要點所規定程序中得享有之權利、保護事項及作業流程,應由社工人員為之,司法警察機關不宜介入,以避免告知內容錯誤 |
B |
司法警察、社政單位應會同進行詢問,分別製作詢問筆錄、紀錄,必要時並得請醫療或相關專業人員協助,以完善筆錄及紀錄之製作 |
C |
詢問錄影錄音應一次完成,不論任何原因,皆不得再行詢問,以避免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
D |
司法警察機關於案件調查完成移送時,不應於移送書內附記欄註明已依該要點辦理減少重複陳述作業,以避免洩密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關於司法警察辦理涉及軍人案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現役軍人非戰時犯刑法、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之罪,均依刑事訴訟法追訴及處罰 |
B |
現役軍人限於依兵役法或其他法律服現役之軍官及士官 |
C |
查獲現役軍人涉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所定刑事處罰之毒品案件時,皆應立即通報查獲地區之憲兵隊 |
D |
司法警察機關不論偵辦何種案件,均不受軍事檢察官之指揮或命令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依警察偵查犯罪手冊規定,有關重點諮詢地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圍捕對象通常為持有槍械、挾持人質、具高危險性之歹徒,關於圍捕之現場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警察到達現場後,應探查現場是否有人受傷,加害人優先救護或送醫,其次為被害人 |
B |
關於封鎖現場,初期封鎖線宜小不宜大 |
C |
以四層封鎖警戒線為原則 |
D |
封鎖警戒線分別為攻堅、勘察、警戒與交通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關於調取通信相關資料及紀錄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檢察官為偵查最重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方得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調取票 |
B |
檢察官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應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調取票 |
C |
網際網路位址並非通信紀錄,檢察官為偵查犯罪認有必要時,得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協請相關業者提供 |
D |
檢察官因急迫情形而緊急調取通信紀錄後,應於 24 小時內向法院補行聲請調取票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依警察偵查犯罪手冊之規定,關於「人之清查」中應特別注意之對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關於通訊監察與搜索之異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114年,#四等警察,#行政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犯罪偵查概要, | |||
依警察偵查犯罪手冊之規定,關於跟蹤人員應防止被察覺,如遇不利情況時,應採取之因應作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被跟蹤對象在行進間突然停止,暗中觀察是否有人監視跟蹤時,執行人員應若無其事保持自然行走狀態或佯裝向人問路 |
B |
被跟蹤對象突然進入建築物,經由另一出口溜走,執行人員應視狀況停止跟蹤,重新佈署,或採取必要措施 |
C |
被跟蹤對象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僅乘坐一段即下車,試探執行人員有何行動時,執行人員應順其自然與其正面接觸。因若為避免接觸而驟然轉身,反而容易引起被跟蹤對象注意或提高警覺 |
D |
被跟蹤對象製造突發事故,陷執行人員於不義時,執行人員應設法儘速撤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