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規定,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容量在多少公秉以上者,應實施地盤、基礎及熔接檢查? |
A |
500 |
B |
1000 |
C |
2000 |
D |
5000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茲有硝酸銨室內儲存場所,其建築物之牆壁、柱及地板為防火構造,儲存量達管制量 35 倍。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規定,有關其位置、構造及設備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保留空地寬度為 3 公尺以上 |
B |
儲存倉庫應為一層建築物,其高度不得超過 7 公尺 |
C |
每一儲存倉庫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 1 千平方公尺 |
D |
儲存倉庫之屋頂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以輕質金屬板或其他輕質不燃材料覆蓋,且不得設置天花板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規定,下列何者符合公共危險物品第一種販賣場所位置、構造及設備之規定? |
A |
應設於建築物之地面層 |
B |
牆壁、樑、柱及地板應為防火構造。設有天花板者,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
C |
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並設有防止火勢向上延燒之設施;其上無樓層者,屋頂應為防火構造 |
D |
窗戶應設置 30 分鐘以上防火時效之防火窗。但有延燒之虞者,不得設置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規定,有關某一餐廳使用液化石油氣串接 20 公斤鋼瓶 5 支,下列何者為應行配合之規定? |
A |
容器並應與用火設備保持 2 公尺以上距離 |
B |
設置自動緊急遮斷裝置 |
C |
設置氣體漏氣警報器 |
D |
應設置標示板標示緊急聯絡人姓名及電話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消防機關執行緊急傷病患之運送就醫服務,應送至急救責任醫院或就近適當醫療機構,依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下列何者非急救責任醫院應辦理事項? |
A |
指派專責醫師指導救護人員執行緊急救護工作 |
B |
依地方衛生主管機關規定提供緊急醫療救護資訊 |
C |
全天候提供緊急傷病患醫療照護 |
D |
緊急醫療救護訓練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規定,有關公共危險物品之分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第一類為易燃固體 |
B |
第二類為氧化性液體 |
C |
第三類為發火性液體、發火性固體及禁水性物質 |
D |
第六類為氧化性固體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規定,位於建築物外,以儲槽以外方式儲存六類公共危險物品之場所,係指下列何種場所? |
A |
室外儲存場所 |
B |
室內儲存場所 |
C |
室內儲槽場所 |
D |
室外儲槽場所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有關緊急醫療救護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緊急傷病 |
B |
送醫途中之緊急救護 |
C |
醫療機構之緊急醫療 |
D |
都市醫院到醫院轉診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救護人員未依規定填寫救護紀錄表,得裁處新臺幣多少罰鍰? |
A |
1 萬元以上,1 萬 5 千元以下 |
B |
5 千元以上,2 萬 5 千元以下 |
C |
1 萬元以上,2 萬 5 千元以下 |
D |
5 千元以上,1 萬 5 千元以下 |
#113年,#一般警察四等人員考試,#消防警察人員,#消防與災害防救法規概要, | |||
依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有關救護運輸及管理事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救護車非因情況緊急,不得使用警鳴器,但為行車安全,行駛時可使用紅色閃光燈 |
B |
加護型救護車出勤之救護人員,至少應有一名為醫師、護理人員或救護技術員 |
C |
救護車執行勤務費用,由中央主管衛生機關訂定直轄市、縣(市)收費標準 |
D |
直轄市、縣(市)衛生主管機關,對於所轄救護車設備及救護業務,應每年定期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