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關於「緩刑」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須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 |
B |
緩刑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 |
C |
須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的宣告,或前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 |
D |
緩刑期滿而緩刑之宣告未經撤銷者,以已執行論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關於數罪併罰要件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宣告多數無期徒刑者,執行其一 |
B |
行為人出於一個行為犯數罪 |
C |
數罪均能在同一刑事訴訟程序中接受裁判 |
D |
須在裁判確定前所犯之數罪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關於假釋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假釋中因故意更犯罪,受三月有期徒刑之宣告確定者,撤銷其假釋 |
B |
假釋撤銷後,其出獄日數算入刑期內 |
C |
無期徒刑假釋後滿二十年未經撤銷假釋者,其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論 |
D |
有期徒刑執行未滿一年者,不得假釋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關於客體錯誤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甲持刀殺乙,甲事後始知乙為其生父,甲對行為客體之身分雖有所誤認,甲之行為仍構成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 |
B |
丙誤認不相識的丁為仇人乙而殺之,對行為對象有所誤認,丙之行為構成過失致死罪 |
C |
戊將鄰居小孩誤認為狗而殺之,對行為客體性質有所誤認,戊之行為構成過失致死罪 |
D |
己欲殺害仇人之小孩,卻誤將仇人的寵物狗誤認為其小孩而殺之,己之行為構成過失致死罪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處罰之裁判確定後,未執行或執行未完畢,而法律有變更,不處罰其行為者,依刑法之規定,其效果為何? |
A |
免其刑之執行 |
B |
其刑之宣告以已廢止論 |
C |
其刑之宣告以已執行論 |
D |
由監獄報請法務部以行政處分赦免之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關於刑法累犯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始發現行為人為累犯者,仍可再行更定其刑予以加重 |
B |
受拘役或罰金之諭知者,仍可適用累犯加重規定 |
C |
緩刑期滿且緩刑宣告未經撤銷者,屬刑法第 47 條第 1 項規定之「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有適用累犯加重之餘地 |
D |
行為人因假釋出獄,在假釋期間故意犯罪而受有期徒刑之宣告,無累犯加重規定之適用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甲正在竊取路邊汽車,甲已打開該車車門,正好有警察乙接近,可能發現甲之犯罪行為,甲遂放棄續行犯罪而離去。關於甲之刑責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甲成立竊盜罪之障礙未遂 |
B |
甲成立竊盜罪之中止未遂 |
C |
甲成立竊盜罪之不能未遂 |
D |
甲成立竊盜罪之預備犯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關於刑之酌科及加減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減輕其刑 |
B |
未滿 18 歲人犯罪者,不得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
C |
刑有加重及減輕者,先加後減 |
D |
因刑之加重、減輕,而有不滿 1 日之時間者,不算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甲清晨出門,看到有人未經其同意,擅自將車停放在其家門口,甚為火大,於是拿起地上磚塊,砸破車窗玻璃。孰知,車主乙在車內燒炭自殺,甲的砸車行為,剛好救了乙一命。甲之行為,屬於下列何者? |
A |
偶然防衛 |
B |
偶然避難 |
C |
誤想防衛 |
D |
誤想避難 |
#114年,#警甄,#行政警察學系,#刑事警察學系,#水上警察學系,#刑法, | |||
下列何種情形,甲得成立教唆犯? |
A |
甲以信件唆使乙殺丙,信件於寄出後滅失,乙始終未曾收到該信件 |
B |
甲以信件唆使乙殺丙,信件於寄出後滅失,乙仍出於自己之行為決意而將丙殺死 |
C |
甲以信件唆使乙殺丙,乙於收到信件前,業已將丙殺死 |
D |
甲以信件唆使乙殺丙,乙收到信件後產生犯意,果真殺丙,但丙未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