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有關警察組織建立原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警察組織體系的統一,可採行地域與業務的綜合體系之形式 |
B |
警察組織之設立以有人民居住為必要條件 |
C |
「深入性的生根」係指警察組織與民眾結合 |
D |
「單一指揮」與「業務監督」二者概念不同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合理懷疑」係指必須有客觀之事實作為判斷基礎,根據當時的事實,依據專業(警察執法)經驗,所做成的合理推論或推理。合理懷疑之事實基礎不包括: |
A |
出於臆測:例如經由對穿著儀態的感覺,懷疑有毒癮,因而對其實施攔檢盤查 |
B |
情報判斷之合理懷疑:例如由勤務指揮中心通報,歹徒習慣開(騎乘)某款式車輛作案,因而對其實施攔檢盤查 |
C |
由現場觀察之合理懷疑:例如於剛發生犯罪現場附近,發現某人逗留徘徊,其衣著有泥土、血跡特徵,而懷疑其可能從事犯罪 |
D |
由可疑行為判斷之合理懷疑:例如警察發現行為人明顯攜帶武器、棍棒或刀械,與其合法使用之處所,顯不相當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執行巡邏勤務中盤查或盤檢人之要件包括: |
A |
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
B |
合理懷疑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
C |
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 |
D |
滯留於應有停留許可之處所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警察依法行使職權,因人民特別犧牲,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損失時,人民得請求補償。該項損失補償,應以何種方式為之? |
A |
回復原狀 |
B |
以金錢為之 |
C |
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為例外 |
D |
法無明定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下列何者非警察勤務條例有關勤務時間之規定? |
A |
服勤時間之分配,以勤四、息八為原則 |
B |
服勤人員每週輪休全日二次,遇有臨時事故不得停止之 |
C |
零時至六時為深夜勤,十八時至二十四時為夜勤,餘為日勤 |
D |
服勤人員每日應有連續八小時之睡眠時間,深夜勤務以不超過四小時為度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下列對分駐(派出)所的說明何者錯誤? |
A |
未設警察分局之鄉(鎮、市、區)公所所在地得設置分駐所 |
B |
分駐(派出)所轄區內應有三個以上警察勤務區 |
C |
分駐(派出)所轄區以不跨越鄉(鎮、市、區)為原則 |
D |
分駐(派出)所轄區以不分割村里自治區域為原則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有關治安顧慮人口查訪規定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查訪治安顧慮人口之期間,以刑執行完畢或假釋出獄後三年為限 |
B |
治安顧慮人口由戶籍地警察機關每二個月實施查訪一次 |
C |
警察實施查訪,應於日間為之。但與查訪對象約定者,不在此限 |
D |
警察實施查訪時,應穿制服或出示證件表明身分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需要網絡合作,對被害人的保護協助也強調提供整合 性的服務,請試述整合性服務的概念以及被害人為何需要整合性服務的 理由?並以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為例,說明警察的角色、防治作為及警 察如何與網絡合作?(25 分)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警察在治安交通問題有賴民眾的協助。請試述 警民合作的意義以及我國有那些警民合作的機制?並舉一例說明警察 在治安交通上如何運用民力及可以獲致的效益。(25 分)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Oscar Newman 是發展情境犯罪預防觀點的先驅,1970 年推出「防衛空間」的觀念,藉由特殊的建築設計,以減低犯罪行為發生的機會,下列何者符合防衛空間的規劃要素? |
A |
環境設計應規劃高牆阻礙,讓有企圖的犯罪者無法順利進入空間遂行犯罪 |
B |
屋主或管理者在犯罪發生當下,能夠第一時間拿取防衛器具並採取合宜措施 |
C |
不讓外人清楚的了解物理及建築結構以及相關監控設施,才能引君入甕 |
D |
建築物設計應建立與社區鄰里親密接觸的正面形象,使其不易受到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