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警察偵查犯罪手冊對於刑事案件的管轄及偵查責任區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境外犯罪案件,以被害人之工作地、現住地及家屬現住地之次序,決定管轄之警察機關 |
B |
網鴿恐嚇取財,由被害人戶籍地或鴿子所在地之警察機關管轄 |
C |
網路犯罪案件以犯罪被害人現住地或戶籍地之警察機關為管轄機關,並由受理報案在先之警察機關負責偵辦;無管轄責任之警察機關接獲報案後,應先受理及作必要處置,並迅速通報管轄之警察機關繼續偵辦 |
D |
涉及帳戶匯款案件,由帳戶開立人戶籍地之警察機關管轄,其他相關警察機關協同辦理。但同時涉及當面取款詐欺案件者,統一由匯款地之警察機關為主辦單位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警察於刑案現場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注意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得附帶搜索其身體、隨身攜帶之物件、所使用之交通工具及立即可觸及之處所 |
B |
於刑案現場或現場以外之處所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立即帶回現場。記錄犯罪嫌疑人自發性之供述、身上形跡及任何不正常之舉止。必要時,並得會同鑑識人員檢視其身上可疑跡證 |
C |
得使用警械防止其脫逃、自殺或其他意外,並將其與被害人、目擊證人或其他參與犯罪者隔離 |
D |
遇犯罪嫌疑人攜帶或藏放之武器或證物,應立即扣押或留存,並記錄其外觀及所在位置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警察人員發現犯罪,應妥適處理現場,蒐集犯罪事證,並立即研判案情,實施偵查計畫,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重大刑案發生除立即偵破外,均應訂定偵查計畫,以為偵查之準據 ②偵查犯罪,須依據偵查計畫,運用科學器材與科技方法,歸納、分析、研究、判斷、貫徹執行,尋找破案線索 ③案發地點乃最有力之證據,狡猾之犯罪嫌疑人,常利用其作為脫罪之反證,故對犯罪發生地點應詳予調查認定 ④偵查計畫應包括破獲時間與地點,嫌疑犯之嗜好、接觸人物及被害狀況等生活情形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於製作犯罪嫌疑人筆錄,以及證人或關係人之指證筆錄時,應謹慎依法辦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通知證人之通知書應於命到場前 24 小時送達之。但情形急迫或案情單純者,得以電話、傳真或口頭等方式通知之。證人經通知到場者,應依原定時間及處所即時詢問,不得拖延 |
B |
證人或關係人因到場作證有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有遭受危害之虞時,得依刑事訴訟法第 1 編總則第 3 章證人保護規定聲請保護 |
C |
經以證人或關係人等人之身分通知到場接受詢問後,認有犯罪嫌疑,應告知緣由及相關權利事項,俟其同意後,再就有關犯罪事實重新詢問 |
D |
詢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應全程連續錄音;必要時,應全程連續錄影。不得於筆錄製作完成後,始重新詢問並要求受詢問人照筆錄朗讀再予以錄音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犯罪偵查作為乃是指具有偵查權限之機關認為有犯罪存在時,蒐集與保全證據、拘捕犯嫌等之過程,有關警察人員依據相關法令真正擁有之權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依刑事訴訟法第 71 條簽發傳票,傳喚被告 ②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1 條至第 13 條跟蹤與運用線民權 ③依刑事訴訟法第 230 條及第 231 條實施犯罪調查有必要時,得封鎖犯罪現場,並為即時之勘察 ④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93 條建請羈押權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刑事訴訟法與警察偵查犯罪手冊對於「拘提」與「移送遞解」之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警察機關偵查刑案,全案雖未調查完畢,但經依法提起自訴或向檢察官告訴,應將全案移送或報告管轄法院或檢察署 |
B |
警察機關偵查刑案調查完畢,認有犯罪嫌疑,證據證明力足夠,得函送管轄法院或檢察署 |
C |
經檢察官核准免予解送之犯罪嫌疑人,得依刑事訴訟法第 205 條之 2 規定對其免執行拍照及按捺指紋等必要措施 |
D |
執行拘提、逮捕或解送,得使用戒具,但不得逾必要之程度。有關使用戒具之範圍、方式、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實施辦法,由法務部會同內政部定之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警察機關執行搜索及扣押乃為保全犯罪證據,有關刑事訴訟法第 1 編第 11 章「搜索及扣押」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因追躡現行犯或逮捕脫逃人,有事實足認現行犯或脫逃人確實在內者,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雖無搜索票,得逕行搜索住宅或其他處所 |
B |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於偵查中有相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有立即扣押之必要時,得逕行扣押;檢察官亦得指揮檢察事務官、書記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 |
C |
實施搜索或扣押時,發現另案應扣押之物亦得扣押之,分別送交該管法院或檢察官 |
D |
旅店、飲食店或其他於夜間公眾可以出入之處所,仍在公開時間內者,夜間亦得入內搜索或扣押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情報是破獲刑案重要的關鍵因素。有關警察情資來源與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無論實務上或學者研究指出,警察的情資來源包括:開放來源(Open Source)、秘密來源(Confidential Source)、喬裝警探(Undercover Police Officer)、線民(Informant)、內線(Controlled Informant)等 |
B |
警察為防止危害或犯罪,認對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個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將有危害行為,或有觸犯刑事法律之虞者,得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其相關資料 |
C |
經遴選為第三人者,除得支給實際需要工作費用外,不給予任何名義及證明文件,亦不具警察職權行使法或其他法規賦予警察之職權。其從事秘密蒐集資料,不得有違反法規之行為。有關實際工作需要之費用應由第三人親自具名領取 |
D |
警察遴選第三人,應查核事項包括:忠誠度及信賴度、工作及生活背景、合作意願及動機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民眾可以主動提供犯罪線索,協助警察機關破案,確保社會安寧。有關民眾提供犯罪線索,協助破案的規範,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民眾提供犯罪線索,不論以書面、口頭或其他方式,均應嚴予保密。如其不願出示真實姓名者,可同意其使用化名、代號或暗語為連絡記號 |
B |
各警察機關得視實際工作需要,向當地郵局洽設易記之專用信箱,以供民眾提供犯罪線索 |
C |
民眾提供犯罪線索,可直接使用「一一○」電話,自動電話或警用電話報案,並可以口頭或書面行之 |
D |
民眾提供犯罪線索,無論書面或口頭的紀錄資料,均不得附錄於案卷。如須辦理移送者,應將民眾列為移送書或報告書之關係人,供檢察官了解案情來源 |
#110年,#三等,#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根據警察偵查犯罪手冊規定,下列何者屬於重大刑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