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警察受理強盜殺人案件致被害人死亡案件,被害人家屬報案時,依據「警察機關關懷協助被害人實施計畫」有關被害人家屬關懷事宜,下列何者正確? |
A |
應由派出所成立專責小組,擔任聯繫主責窗口 |
B |
被害人家屬逕至偵查隊報案時,應由隊長進行初步關懷慰問 |
C |
被害人家屬至派出所報案時,由值班員警進行初步關懷慰問 |
D |
警察局之犯罪被害關懷協助業務由刑事警察大隊辦理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警察機關執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刑事警察局通訊監察科負責受理各級法院及檢察署對民營行動及固網電信之通訊監察投單作業 |
B |
對於私運管制物品案件而實施通訊監察期間,每次不得逾 3 月 |
C |
使用一張通訊監察書即可對同一案件之不同監察對象實施監察 |
D |
各單位派駐通訊監察科執行現譯快報人員,應集中於現譯室作業,不得擅入監察系統機房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偵查隊與派出所偵辦案件之分工聯繫事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派出所查獲現行犯案件,應立即通報勤務指揮中心,由勤務指揮中心視案情,決定是否指派刑事人員前往協助 |
B |
派出所逮捕到犯罪事證明確之普通竊盜嫌疑犯 1 名,應陳報偵查隊主辦 |
C |
分駐所或派出所員警偵辦案件之陳報案卷資料,應依序彙整 2 份,送偵查隊辦理移送作業 |
D |
派出所案件承辦員警應隨案至偵查隊為原則,以利偵查隊後續作業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案情研判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對於命案究明其為自殺、他殺或意外死亡為犯罪動機之研判 |
B |
從現場情況及犯罪所生損害情形,可判定犯罪嫌疑人之人數 |
C |
犯罪嫌疑人犯罪過程、進出路線之究明是屬於犯罪方法之研判 |
D |
常可從犯罪嫌疑人所使用之工具,判定其職業身分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證人保護法之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A |
依證人保護法保護之證人,只要在警詢階段到場作證,在檢察官偵查中或法院審理中,可以不必到場作證 |
B |
警察機關於調查刑事案件時,如認證人有受保護之必要時,得先採取必要之保護措施,並於 10 日內將其陳報檢察官或法院 |
C |
禁止或限定特定人接近證人之身體或住居所,應由法院或檢察官核發證人保護書禁止或限定之 |
D |
保護、安置證人之短期生活安置經費,應由法務部編列預算支應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當舖業法相關事項,下列何者正確? |
A |
所謂流當物,指滿當日屆滿後,仍未取贖或順延質當之質當物 |
B |
當舖業收當物品時,應查驗身分,並由持當人於當票副聯內捺印任一指之指紋,始可收當 |
C |
當舖收取質當物之利息,年利率不得超過百分之二十 |
D |
當舖業應備登記簿,登記持當人及收當物品等資料,每二星期以影印本 2 份送主管機關備查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警察機關案件移送作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臺北市警察局大安分局員警,於轄區查獲在新竹縣服役之甲(戶籍地為臺中市)吸食持有安非他命案,應將其姓名及案件類型通報新竹憲兵隊 |
B |
警察機關在戰時查獲官階為士官之現役軍人甲,其犯刑法第 150 條妨害秩序罪,應移送地方軍事法院檢察署 |
C |
移送案件時,如認為嫌犯有羈押之必要,應於移送書或報告書之「犯罪事實」欄內敘明理由 |
D |
告訴乃論案件,經撤回告訴,或尚未調查完竣,而告訴人已向檢察官告訴者,使用函送格式移送書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有關各警察機關對於涉外案件之處理,下列何者錯誤? |
A |
處理涉及國際刑案者,得請求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協助偵辦 |
B |
發現外交代表涉有犯罪嫌疑者,未經其使領館館長、外國機構或國際組織負責人同意,不能進入代表之私人寓所進行偵查作為 |
C |
發現享有外交豁免權外國大使之家屬涉有犯罪嫌疑者,應即請示檢察官,並即陳報內政部警政署轉知外交部,不得逕予詢問、搜索或逮捕 |
D |
如無法確定外國人是否具外交豁免權身分者,應陳報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國際刑警科通報駐外代表處查證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根據「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基於偵查不公開,不得公開偵查內容,但為求破案效率得任意公開犯罪嫌疑人之個人資料 |
B |
所謂揭露,僅限於揭示、洩漏予特定人 |
C |
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法權益,得適度公開偵查內容,且可對犯罪行為作詳盡之敘述,保障民眾「知」的權利 |
D |
案件偵查中,不得任媒體拍攝,包括藉由監視器畫面拍攝 |
#111年,#三等,#警察人員考試,#刑事鑑識人員,#犯罪偵查, | |||
根據「警察機關偵辦刑案及處理新聞遵守偵查不公開原則注意要點」,下列何者得出現於刑案新聞之畫面或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