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下列對於專屬經濟海域的法律地位敘述,何屬錯誤? |
A |
主張範圍不能大於200海里 |
B |
必需明確主張始能取得 |
C |
該主權權利性質與大陸礁層相同 |
D |
對天然資源有養護與管理的義務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有關鄰接區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錯誤? |
A |
於公約架構下,鄰接區不再當然為公海 |
B |
鄰接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得超過二十四海里 |
C |
於鄰接區內僅有規範管轄權 |
D |
於鄰接區內僅有執行管轄權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有關鄰接區內發現水下歴史性文物,下列何屬正確? |
A |
無須經過沿海國的許可,發現者可移出 |
B |
何謂歷史性文物,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明文規定 |
C |
有關水下沈船的問題,《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因有爭議,沒有明文規定。 |
D |
有國家主張水下軍艦依舊享有豁免權且所有權歸屬船旗國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下列有關港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1982年《聯合国海洋法公約》港口的定位僅是為劃定領海 |
B |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無論如何,禁止會員對其它會員關閉港口 |
C |
國際法院認為基於主權沿岸國得管制進出其港口 |
D |
1982年《聯合国海洋法公约》體系下的港口,其法律地位屬内水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沿海國對於港口的管轄權,下列何者正確? |
A |
倘若船舶班僅通過領海,未進入内國水域,沿海國可對其在國外領域發生的犯罪行使管轄權 |
B |
船舶自願進入港口,無論何等犯罪,沿海國可對其行使管轄權 |
C |
儘管船舶遇到不可抗力之風災,還是需要得到港口國的許可,方能進入港口 |
D |
國際法洋法庭認為:港口國於行使,執行管轄權時,例如:登檢,有通知船旗國之義務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為》之規定·下列有關直線基線定義的敘述·何屬正確? |
A |
其適用的所有地理要件,與1951年《英揶漁業案》有關 |
B |
通說認為:倘若有一群島嶼與海岸成直角排列,其並非公约之「一系列島嶼」 |
C |
緊臨海岸乃是指必需在領海寬度以內 |
D |
適用直線基線時,可以考量重要經濟利益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八十條公海人工島嶼「比照適用」第六十條專屬經清海域的人工島嶼,該「比照」的以英文作准文字之用語為何? |
A |
mutatis mutandis |
B |
ab extra |
C |
animus possidendi |
D |
bona fide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下列有開海灣的敘述下,何者正確? |
A |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约》有關海灣的定義包括多國海灣 |
B |
海灣封口線以內的水城為内水 |
C |
歴史性海灣也要符合半圓規則 |
D |
所謂的海灣半圓規則,最早由常設國際法院所提出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依據1982年(聯合園海洋法公約),有關無害通過的規定,下列何錯誤? |
A |
所有締約方皆享有此等權利 |
B |
公約第十七條之性質屬於習慣國際法 |
C |
船舶駛往或駛出内水或停靠這種泊船處或港口設施,其通過領海期間 |
D |
穿過領海但不進入内水或停靠内水以外的泊船處或港口設施,其通過領海期間 |
#109年,#警甄,#水上警察人員,#國際海洋法, | |||
有關潛水艇的航行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潛水艇無論在哪一種類別的海域,一律需浮出水面、展現旗幟 |
B |
潛水艇在專屬經濟海域、領海需要浮出水面·展現旗幟 |
C |
只有在他國領海航行時,需浮出水面展現旗幟 |
D |
只有在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時,需浮出水面、展現旗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