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何者正確? |
A |
因腐壞、腐敗等理由而不能銷毀者,得予變賣之 |
B |
變賣前,均應將變賣之程序、時間及地點通知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
C |
扣留之物無繼續扣留之必要者,應將該物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不明時,得予銷毀之 |
D |
物之性質認難以賣出,或估計變賣之費用超出變賣所得時,得不經公開方式逕行處置之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根據「警察機關案件管理系統作業要點」之規定,員警登入案件管理系統後,提供員警因犯罪偵查、急難救助或治安維護之目的申請使用者,為下列何系統之功能?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訂頒「取締酒後駕車作業程序」之現行規定,有關現場執行酒精濃度測試檢定之測試檢定結果處置,下列何者正確? |
A |
無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或酒精濃度未超過每公升零點一八毫克之標準者,應人車放行 |
B |
對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一五毫克以上未滿每公升零點一八毫克者,應以勸導代替舉發 |
C |
駕駛人經測試檢定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一八毫克毫克以上者,應製單舉發,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或得由該車輛所有人或其委託之第三人駛離 |
D |
對酒精濃度達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以上者,應移送法辦,製單舉發,並當場 移置保管其車輛或得由該車輛所有人或其委託之第三人駛離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有關駕駛人酒後駕車拒測之規定,下列何者有誤? |
A |
有客觀事實足認駕駛人無法實施吐氣酒精濃度檢測,其又不同意實施血液之採樣及測試檢定者,屬拒測之行為 |
B |
駕駛人拒測後經研判足認其有不能安全駕駛之情形者,均需檢附「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第一項第二款案件測試觀察紀錄表」及相關佐證資料,依法移送法辦 |
C |
對於拒絕酒測已逮捕之準現行犯,勤務單位需檢附相關資料,陳報檢察官依職權核發採取血液鑑定許可書 |
D |
檢察官未核發鑑定許可書時,全案仍應依規定製作調查筆錄、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第一項第二款案件測試觀察紀錄表等資料,隨案移送檢察官偵辦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民眾甲於肇事後,待在其自小客車內,將門窗反鎖拒絕下車接受酒測,經勸導、警告無效後,處理員警對其強制離車後,予以拒測製單舉發,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試問員警之執法手段是否適法?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有關警察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辦法之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
A |
遴選第三人應查核其忠誠度及信賴度 |
B |
警察遴選第三人應以書面敘明項目、理由、目的等具體資料陳報警察局長核准後報署核定 |
C |
所遴選第三人經核准後,因其在最近二年內曾任第三人,已受訓完畢,故免再施訓 |
D |
交付所遴選第三人任務以口頭或其他適當方式為之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依據「執行臨檢場所身分查證作業程序」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返所後,應即清點人員、服勤裝備,並向勤務指揮中心通報收勤 |
B |
實施營業場所臨檢,有違法案件時應製作臨檢紀錄表,請在場負責人、使用人及執行人員逐一簽名 |
C |
身分查明後,未發現違法(規)情事,任其離去 |
D |
帶往勤務處所查證身分,受檢人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應通知衛生機關派遣救護車協送帶至醫療院所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依據「警察機關案件管理系統作業要點」規定,有關受理報案e化管理,不包含下列哪一個系統?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警察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執勤之行為,下列敘述何者為誤? |
A |
警察遇有天災、事變或交通上或公共安全上有危害情形,非使用或處置人民之土地、住宅、建築物、物品或限制其使用,不能達防護之目的時,得使用、處置或限制其使用 |
B |
警察因人民之生命、身體、財產有迫切之危害,非進入不能救護時,得進入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 |
C |
警察行使職權時,為維護現場得將妨礙之人、車暫時驅離或禁止進入 |
D |
警察為制止或排除現行危害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個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之行為或事實狀況,得行使警職法規定之職權或採取其他必要之措施 |
#2025,#警察四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勤務概要, | |||
有關解送人犯應注意事項,下列何者為非? |
A |
解送途中發生事故或突發狀況時,應立即向主官及勤務指揮中心報告,並得請求附近警察機關協助,被請求者不得拒絕 |
B |
為防止人犯於解送途中脫逃或發生自殺等情事,應視案情調派適當人員及交通工具 |
C |
同時解送二人以上人犯時,應視案情予以隔離防止勾串 |
D |
行車期間應適時與嫌犯交談,對於人犯之特殊言行,隨時記錄提供辦案人員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