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一位日本籍記者回憶二戰時期派駐某日本佔領地的新聞生涯:「大多時候,與當地民眾的溝通是靠翻譯員的幫助;翻譯員不在的時候,則用文言文筆談,效果很好,可以互通意思。因為這裡中年以上的人大都識得漢字,而我也大體能使用漢字交流。」這位日籍記者最可能派駐在何地?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1937 年,臺灣當地統治者說明他的政策:「(臺灣)往年作為日本的米倉、砂糖倉就足夠了,今日則非如此,而是神國日本的南方玄關,因此要在臺灣做出相應於南方玄關的狀態。並且該地方的人不可不有神國日本之玄關人的教養,因此必須致力於本島人的__________。」空格內最適合填入哪一語詞?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中古世紀結束後,有人提出這樣的說法:「莫斯科是拜占庭與羅馬的繼承者,拜占庭陷落於土耳其人之手,而羅馬受到分離派基督徒的控制,莫斯科是真正基督徒之都,因此莫斯科是第三個羅馬,也是最後一個羅馬,而莫斯科的統治者即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人。」前述說法中「第三個羅馬」主要源自於下列何者?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臺灣有位行政長官對推動中的政策表示:「一方面固然為自耕農解除痛苦,減輕負擔;實際上實為保護地主,幫助地主。今日世界各國,在經濟方面所走的路線,一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另一是共產主義的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最大的錯誤在於製造殘酷的屠殺;而自由競爭的結果,亦足以造成社會的矛盾,給予階級鬥爭以有利的環境與機會,我們絕不可踏這個覆轍。」這項政策為何者?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有位政治人物在發動戰爭前做以下演說:「假如別的辦法都不成功,我打算以武力入侵奧地利,然後以憲政安排避免未來任何不利於日耳曼民族的不義之舉。這整個行動都應以我的指揮決定……我們的軍隊舉止應謹慎,以使人認為我們無意對我們的奧地利同胞發動戰爭,這整個行動能不以暴力的手段達成,才於我們有利。」這位政治人物為何人?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十三行文化是臺灣金屬器時代的主要文化類型,下列何者是判斷十三行文化已是金屬器時代的主要依據?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有本歷史小說寫道:「法國和荷比盧地區,約有二萬名華人長眠於異鄉特設的公墓。墓園裡墓碑井然排列,上頭鏤刻著死者的中文姓名,默默見證這段歷史。」這些長眠於異鄉的二萬名華人參與哪一國際戰爭?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學者利用陳第的《東番記》、干治士的《臺灣略記》及《番社采風圖》三項史料,進行歷史研究。他研究的主題最可能是何者?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有一種臺灣人的特殊家庭,其子女可以進入程度較高的「小學校」,也可優先取得進入中等學校就讀的機會,還可以在物資缺乏的環境下,換得特別物資配給,較容易取得各種營業執照,及優先錄用於政府各機關。該「特殊家庭」的背景為何? |
#111年,#警專,#乙組,#歷史科 | |||
從約翰・甘迺迪總統召開會議的 10 月 16 日開始,到危機正式落幕的 10 月 28 日,儘管只有 13 天,卻被後世稱為人類近代史上最驚險的一次—「與戰爭擦身而過」的古巴飛彈危機。其發生原因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