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西元前3世紀時,甲、乙兩政權分別代表為地中海東、西兩側的霸主,不料丙政權在兩強之中迅速崛起,並在未來百年中征服了甲、乙政權。下列關於甲、乙、丙三政權的分析,何者正確 |
A |
甲政權為羅馬 |
B |
乙政權為迦太基 |
C |
丙政權為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 |
D |
丙政權的君主為亞歷山大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今俄羅斯信仰的東正教,係從「第二羅馬」傳入,9世紀時,來自「第二羅馬」的傳教士,創立字母,拼寫斯拉夫語,藉以翻譯聖經,向斯拉夫人傳教。後來「第二羅馬」被「異教徒」攻陷,部分俄羅斯人遂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請問,「第二羅馬」指的是什麼? |
A |
克里米亞 |
B |
華沙 |
C |
拜占庭 |
D |
巴勒斯坦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人高喊「自由、平等、博愛」,但事實上行獨裁統治,凡有政治立場與之衝突者,大多被送上斷頭台。著名的羅蘭夫人在臨行前,曾稱:「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這正是當時情形的深刻描述。請問,這位高喊自由的某人是誰? |
A |
拿破崙 |
B |
路易十四 |
C |
希特勒 |
D |
羅伯斯比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由於美軍即將登陸台灣的消息甚囂塵上,史的台灣當時的統治者相當緊張。不久,果然有庶民美軍自蘇澳上岸。這些美軍請當地的漁民幫助他們探勘地形,任務結束即匆匆離去。官方獲悉此事後,下令逮捕協助美軍的漁民,將之視為間諜,其中多數處死。請問,這件事最可能發生於何時? |
A |
1931年 |
B |
1937年 |
C |
1944年 |
D |
1950年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此事反映清末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中央的政策無法貫徹至地方,地方巡撫公然抗命,逕行與列強談判。部分史家認為,這顯現出清帝國的向心力不足,並可能影響了民初地方軍閥的形成。請問,此事的是什麼? |
A |
太平天國之亂 |
B |
東南互保 |
C |
牡丹社事件 |
D |
四川保路運動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917年,某人以「和平!土地!麵包!」為口號,吸引廣大的群眾支持。他煽動農民反抗地主、工人佔領工廠,四處掀起動亂。不久,某人取得政權,隨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但局勢卻未因此穩定下來。下列關於前文的分析,何者正確? |
A |
某人為毛澤東 |
B |
和平指的是退出一戰 |
C |
軍隊指的是解放軍 |
D |
改革指的是五年經濟計畫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初期英國的攻勢凌厲,法國節節敗退。然而,14世紀中葉,英法雙方忽然議和,彼此休兵。請問,其原因最可能為何? |
A |
疾病流行 |
B |
蒙古西征 |
C |
玫瑰戰爭 |
D |
清教徒革命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日治時期,此人創立政黨,被日本政府追捕。日本戰敗後,他右組織部隊,與國軍對抗。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他逃往香港,後來在中共擔任幹部。文化大革命時,她受盡批鬥,最終病逝。請問此人應為? |
A |
雷震 |
B |
蔣渭水 |
C |
林獻堂 |
D |
謝雪紅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學者分析,這位皇帝所推行的兵制係參考唐代的府兵制,具有寓兵於農的優點,因此這位皇帝曾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同時,士兵出征時,由朝廷臨時命將,事罷則解除將軍兵權,可免將帥專擅之弊,這點也與府兵制相同。請問,這位皇帝所推行的兵制為何? |
A |
禁軍 |
B |
衛所 |
C |
八旗 |
D |
北府兵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歕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若要為前文下一個標題,下列何者最為合適? |
A |
東漢的衰亡 |
B |
南朝的世族 |
C |
宋代文人政治 |
D |
明末的社會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