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選項皆為洪棄生〈鹿港乘桴記〉中之文句,關於這些文句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 |
A |
「樓閣萬家,街衢對峙,有亭翼然」寫鹿港市鎮地勢居高臨下,有如大鵬展翼特出 |
B |
「估帆葉葉,潮汐下上,去來如龍」寫鹿港水道窄仄、淤積,只能用小船串連接駁 |
C |
「去之五里,涸為鹽場,萬瓦如甃、長隄如隍」寫鹿港沿海變為鹽場,鹽田四周長堤圍繞,底部則由磚瓦鋪成 |
D |
「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寫魚群優游碧海,就像把海水戴在頭上,翻身便激起浪花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文句最可能可以聽見樂器樂聲的是: |
A |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
B |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
C |
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D |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懽也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選項所寫節慶與「燈花月色古城隍,人影衣香逐隊忙。孤負廿年好時節,者番重領舊春光」相同的是: |
A |
楚人尚鬼習相仍,高會盂蘭放佛燈。釋氏金蓮三十里,石家銀燭百千層 |
B |
桂子香寒玉露清,垂天銀漢寂無聲。歲中唯有今宵好,一樣月華分外明 |
C |
雄黃滲酒為驅邪,五毒張羅送海涯。祇有蝸牛偏自在,容留池畔伴青蛙 |
D |
滿街燈燭密如林,瞥眼何因月色臨。歌管聲隨風嫋嫋,襲人花氣復沾襟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陳春松:「島都露店徹宵開,營利焚膏事亦該。八卦樓邊售麥酒,龍山寺側叫鹽梅。燈光燦與陽光麗,蜃氣暈教暑氣催。堪羨圓環風味好,十人飲食九傾杯。」一詩提及之人、時、地、物,說明正確的是: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賴子清:「夏日文山採露芽,因時製或轉紅茶。槽揉葉捲青教殺,釜焙溫生火漫加。色豔杯斛濃似酒,味清瓶貯淡於花。北臺方物多輸出,聲價年來美領誇。」詩中並未提及的是: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選項中所歌詠的事物,與□內所描寫的事物相同的是: |
A |
汽笛聲中曉發時,機關聯絡率群兒。往來滿載皆生客,脫軌深防失母儀 |
B |
小小懸珠似太陽,玻璃放送滿光堂。何須更恨夜長苦,惠賜巧機豈尋常 |
C |
一機旋轉靡停時,便覺清風習習吹。漫道能驅三伏暑,劇憐搧不斷情絲 |
D |
亞鉛板製總堅牢,個裡森森聚氣豪。漫作貯金同並看,四時防腐冷難逃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選項中所談論的寫作觀念,與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山思江情不負伊,雨姿情態總成奇。閉門覓句非師法,只是征行自有詩。」最接近的是: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子夜四時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述及征戰背景底下及閨中女子的情懷,下列詩句所敘情懷與本文最接近的是: |
A |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B |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
C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D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與舟船相關的文句中,其對人事的情感與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最為接近的是: |
A |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
B |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C |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D |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張養浩〈山坡羊〉:「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展現了對百姓的關懷,下列選項所展現的情懷與此相同的是: |
A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B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C |
肝腸百煉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尖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竹籬茅舍 |
D |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