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史家華勒斯坦著作《現代世界體系》,其中「絕對君主制與國家主義」。請判斷該單元所描述之時代會有哪一種特徵? |
A |
重商主義興起 |
B |
教會權力高漲 |
C |
封建制度相當穩固 |
D |
君主積極拉攏貴族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漢代知識分子的「清議」與魏晉時代知識分子的「清談」有何共通之處? |
A |
對中國儒道心性之學都有卓著的貢獻 |
B |
均為面對混濁時局下的思想行動 |
C |
都站在與主政者對立的立場,對時局政務予以嚴厲的批判 |
D |
均造成社會禮法規範的破壞,甚至不惜以身殉道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十八世紀末,在埃及發現一份古代官方公告,公告文字以古埃及象形文字、草書字體、希臘文三種文字寫成,目的是讓各族人都能看懂。試問上述文件完成的時代約當下列何者? |
A |
埃及新王國時期 |
B |
古希臘波斯戰爭時 |
C |
羅馬帝國時代 |
D |
羅馬共和後期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下列對於史上能源使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
工業革命初期,煤是最重要的能源 |
B |
十九世紀晚期,電力已遍及亞、非各地 |
C |
第一次以阿戰爭引發全球石油危機 |
D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核能發電已普及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舊體制被送上『民主斷頭台』」、「某些面向看,革命後的世界更接近古羅馬而不是我們期待的進步」;甚且「採用毀滅傳統和秩序的激進方式,違背自由精神,結局會是空前的亂和新的專制」上列引文論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
A |
宗教改革 |
B |
俄國大革命 |
C |
法國大革命 |
D |
工業革命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人認為:工廠工人的薪資只要能維持生計即可,如果工資過高,工人生活改善,就會多生小孩,人口隨之增加;如此一來,勞動力便增加,工資隨之下降,甚至低於先前水準。應如何理解這種說法? |
A |
反映中古時期行會對工資的討論 |
B |
代表工業革命前重商主義下的社會經濟 |
C |
反映出十九世紀英國資本家的態度 |
D |
這是社會主義所主張的基本公義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阿拉伯人寫的:「你拋棄自己的故鄉,不是為了尋找天堂,卻是那麵包和椰棗,把你吸引到遠方。」這句詩反映伊斯蘭教勢力擴張的哪一項因素? |
A |
政治 |
B |
文化 |
C |
經濟 |
D |
宗教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人主張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綜合國王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也就是執政者有優秀的才能品德,加上貴族的政治諮詢及人民行使的同意權,最能確保政權穩定,試問歷史上最能符合此構想的是 |
A |
西元前十世紀的長安 |
B |
西元前三世紀的羅馬 |
C |
十七世紀後半的法國 |
D |
十八世紀初的英國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關明代「朝貢貿易」的說法錯誤者是? |
A |
是「勘合貿易」只有受明代冊封的「不征之國」方可領證貿易 |
B |
將政治上的「朝貢」,與經濟上的「互市」結合為一 |
C |
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成就便是發展朝貢貿易,拓展海上商業,成效良好 |
D |
重點在「政治懷柔」,不在「經濟獲利」,其原則是厚往薄來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650年代大衛奉命全面了解北台灣地區的發展,到達後發現必須同時運用數種語言。下列哪一種語言是較不需要用到的? |
A |
荷蘭語 |
B |
西班牙語 |
C |
凱達格蘭語 |
D |
葡萄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