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2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關臺灣戒嚴時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94年,#2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其之所以能促成工業革命的優越條件為何? |
#94年,#2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對於「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1960-1971),及其時代現象的論述,下列何者符合史實? |
#94年,#2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美國跨國速食公司麥當勞開始在臺灣大力推銷米漢堡,關於此一現象,應如何予以解讀?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傳統農村中族人之間發生糾紛,最被認可的解決方式為何? |
A |
告到衙門由法律判決 |
B |
雙方進行決鬥分出勝負 |
C |
用占卜或抓鬮請神明裁決 |
D |
由族中長老仲裁協調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姦。」此種意見應為何人的政治主張? |
A |
墨子 |
B |
孟子 |
C |
荀子 |
D |
韓非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西元前706年,楚國準備攻打隋國,隋國國君以為平時勤於祭祀,必得神助。大夫季梁說:「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隋國國君遂勤修內政,楚國竟不敢攻隋。下列哪一敘述符合當時的歷史情境? |
A |
禮制是維護政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
B |
當時國君慣以神權統治,擁有相當大的權力 |
C |
人文精神躍升,人的價值益受肯定 |
D |
楚國不敢攻隋,因為隋國已順利取得神助與天命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西域葡萄、苜蓿等農作物能傳入中國,與下列何事有關? |
A |
高仙芝征大食 |
B |
蘇定方平西突厥 |
C |
班超經略西域 |
D |
張騫通西域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下表顯示明、清兩代進士出身的一項百分比:由此表觀察,可得到怎樣的結論? |
A |
清代科舉考試錄取率比較低,所以窮苦人家很難考上 |
B |
新的士紳階層可能已經逐漸形成,故祖先無功名者漸居劣勢 |
C |
由於花錢捐官盛行,佔去名額,故科舉取士比例漸低 |
D |
清代重視官學,一般清寒子弟多從官學系統出仕,故在科舉中比例偏低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台灣原住民至少有十二族,但卻被視為一個族群,最主要原因何在? |
A |
共同語言: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多屬南島語系,各族人民可以溝通 |
B |
共同血緣:台灣原住民各族皆可追溯自共同祖先,因為各族都是從東南亞某地渡海來台 |
C |
族群認同:台灣原住民雖分成多族,近代以來則逐漸彼此認同,自認為是同一民族 |
D |
歷史因素:台灣原住民是近代漢人大量移民前的居民,漢人移民與各原住民族間存在著衝突,原住民漸被視為一個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