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民國成立以來,一直力爭廢除不平等條約,目的之一就是爭回關稅自主,保障本國產業。近年來,政府一面調降關稅、開放進口,另一方面則於民國91年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於此種決策的轉變,其主要立論依據為何? |
A |
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不能自我孤立,必須加入國際組織 |
B |
民族主義是狹隘的,只有加入國際組織才能跳脫民族主義 |
C |
國營事業常是壟斷而無效率的,完全開放外資、移轉民營,才符合進步的經濟潮流 |
D |
冷戰結束後國際間已無對抗之必要,所以經濟上的關稅保護政策已可調整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現今台灣有許多地名,如柳營、左營、左鎮等,可證明明鄭時期在台灣從事何種墾殖政策? |
A |
民屯 |
B |
軍屯 |
C |
官墾 |
D |
番墾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光緒20年,歲次甲午,是年中日戰爭遂稱為甲午戰爭。若依干支推算,則光緒10年朝鮮親日派發動政變,朝鮮人稱為什麼之亂? |
A |
甲申之亂 |
B |
乙酉之亂 |
C |
丙戌之亂 |
D |
丁亥之亂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十七世紀荷蘭人佔據台灣,其主要目的為何? |
A |
強化與中國的貿易 |
B |
防備西班牙佔領台灣 |
C |
防堵日本的擴張 |
D |
宣揚基督新教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新港文書為平埔族西拉雅人的新港社一地,所留下的土地租佃和典賣契約。由現存的新港文書內容來看,可以佐證下列哪一歷史現象? |
A |
台南一地已經進入城市經濟體制 |
B |
荷蘭人將土地租佃給西拉雅人的詳情 |
C |
羅馬拼音化的新港文取代西拉雅文的過程 |
D |
十七、十八世紀平埔族的活動情形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清代萬華的學海書院學生多泉州人,板橋大觀義學多漳州人,大龍峒的樹人書院多同安人。造成如此地域性集結的原因為何? |
A |
同時來台 |
B |
械鬥區隔 |
C |
官方規定 |
D |
生活習性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近代以來,中國大陸新興港市,許多是因位於沿海,在不平等條約中列為通商口岸而崛起,結果形成內陸和沿海的懸殊發展。但是台灣卻沒有發生這種不均的現象,主要原因為何? |
A |
台灣輸出的茶、樟腦產於內陸山區,集散於沿海商港 |
B |
台灣各商港的繁榮,並未受惠於不平等條約 |
C |
台灣官府與洋商合作,有計畫地均衡沿海與內陸開發 |
D |
台灣進口需求大,所以洋商以港口為基地,致力內陸市場開發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大陸百姓高唱:「稻粒賽玉米,黃豆像南瓜,花生像山芋,山芋趕南瓜」,樂觀地認為人定勝天。這應是在什麼背景下形成? |
A |
抗美援朝時的提高農產運動 |
B |
大躍進時的增產報國運動 |
C |
文革時的下放勞改運動 |
D |
鄧小平推行的改革開放運動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未來台灣的文化發展,應該致力於哪一工作較為合理? |
A |
拋棄固有的漢文化傳統以尋求本土化 |
B |
繼續推行統一的語文政策以凝聚國家認同 |
C |
應將英語訂為國語以因應全球化 |
D |
推行多元文化教育以利族群間的瞭解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上古時代兩河流域文化大致上能自成一個單元,這是由於哪一文化先後被該地多數民族承襲所致? |
A |
蘇美文化 |
B |
巴比倫文化 |
C |
亞述文化 |
D |
波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