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歷史學家卞正明(Timothy Brook)在《維梅爾的帽子》一書中提及:「十七世紀土半葉,中國輸入了五千噸白銀,其中約一半產自□□,剩下的產自西班牙轄下的美洲礦場。」請問:文中□□應是?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個君王,公佈命令如下:「除非在一個統一教會之下,否則一個國家不可能團結於一個君王之下,服從同一部法律。因此規定:『其國內某些教派信徒仍可以居住在其管轄的境內,但不得公開集會』。」請問:這應是哪位君王的命令?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英國在美洲殖民地的人民,認為英國已奪取加拿大,外患消失,因此感到不用英國的保護。而相對於殖民地人民的想法,英國認為殖民地享受戰爭的果實,應該協助政府分擔債務。請問:文中的「戰爭」,指的是?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930年代,當全世界遭受經濟大蕭條,蘇聯卻彷彿免疫似的不為所苦。最保守的估計,從1929年至1940年,蘇聯工業產量增加了三倍。請問:蘇聯何以如此快速發展?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十九世紀後期,西方繪畫界某種派別,極度強調光線所造成的效果。認為光線是色彩的源頭,而光線無時無刻在改變,物體、景物的顏色也隨之斷變化,他們要捕捉的便是瞬間的視覺印象。請問:下列哪一位畫家的創作風格屬於此種派別?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關臺灣與朝鮮在日治時期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日本致德國的最後通牒,其內容為:「一、德國立即撤退在日本和中國海面上的軍艦,不能撤退的立即解除武裝。二、9月15日前無償無條件地把膠州灣租借地交給日本。」請問:日本是基於何種理由而對德國做出如此要求?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古文化,其根據河水的漲落和莊稼的生長,把一年分為三季,每季四個月,每月三十天,這是人類最早的太陽曆。請問:此古文化應是?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日治時期,受新式教育和留學日本的社會菁英,因民族自決思潮與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衝擊,曾發表一些關於臺灣人的政治處境、農工大眾生活、婦女地位及社會現實的作品。請問:下列哪些著作是此時期的成果? |
|
#99年,#2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一封電報,其內容如下:「原本計劃儘早佔領安平與打狗,因近衛兵遲到,未果。惟佔領新竹後,其附近土匪自稱義民,出沒於沿道山間,破壞鐵路電線,或據於村落,妨害我軍,害苦良民,我軍要加以掃蕩又有困難,致臺北人心亦發生疑懼。」請問: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