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1-23題為題組:以下是一位西方傳教士留下的紀錄:「山頂上有過去荷蘭人所設的砲台,現在此處則是英國領事館。往山下走去是中國海關,附近有女子學校。我的醫院則在大街上,連著醫院有禮拜堂與宣教士的宿舍。」 |
A |
傳教士與新港文字的使用 |
B |
帝國主義的侵略與經營 |
C |
原住民與漢化政策的推行 |
D |
糖的輸出與鴉片的進口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4-25題為題組:十九世紀,英國工人因為對1832年的改革法案失望,加以當時通過濟貧法修正案,強制失業工人進入工作屋,剝奪工人的自由。於是,傳統手工藝者、工廠工人,以及受到政府打壓的工會份子等加入憲章運動。他們並於1839年向國會呈交請願書,結果國會以235票對46票反對他們的訴求,部分領袖甚至遭到政府逮捕。 |
A |
中產階級 |
B |
貴族地主 |
C |
無產階級 |
D |
神職人員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4-25題為題組:十九世紀,英國工人因為對1832年的改革法案失望,加以當時通過濟貧法修正案,強制失業工人進入工作屋,剝奪工人的自由。於是,傳統手工藝者、工廠工人,以及受到政府打壓的工會份子等加入憲章運動。他們並於1839年向國會呈交請願書,結果國會以235票對46票反對他們的訴求,部分領袖甚至遭到政府逮捕。 |
A |
社會主義思想尚未在英國發展 |
B |
下議院主導反對該項請願訴求 |
C |
英王介入鎮壓工人的請願活動 |
D |
工人階級在國會並沒有代表權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6-27題為題組:右圖是某一國家的計畫藍圖,請根據此圖回答問題:這個藍圖與下列何者有關? |
A |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駐東北關東軍的侵華藍圖 |
B |
八年抗戰末期,重慶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的計畫 |
C |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規畫以臺灣為中心來控制東亞的作戰構想 |
D |
珍珠港事變後,美英盟軍以臺灣為基地的反攻計畫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6-27題為題組:右圖是某一國家的計畫藍圖,請根據此圖回答問題:當時,總督府對臺灣的經濟政策為何? |
A |
「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
B |
強化「米糖相剋」問題 |
C |
發展臺灣的軍需工業 |
D |
調查臺灣的土地與人口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8-30題為題組:以下是19世紀中葉,兩位人物對中國紡織市場的見解,請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
A |
中國傳統手工製的棉布受到機製棉布的衝擊 |
B |
中國資本家開始學西方人設廠製作商品 |
C |
英國資本家趁此機會首先在華設廠製造 |
D |
江南的糧食作物取代棉花成為當地農民的新寵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8-30題為題組:以下是19世紀中葉,兩位人物對中國紡織市場的見解,請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
A |
鴉片戰爭 |
B |
中法戰爭 |
C |
甲午戰爭 |
D |
八國聯軍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28-30題為題組:以下是19世紀中葉,兩位人物對中國紡織市場的見解,請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
A |
東晉南朝 |
B |
隋唐時期 |
C |
兩宋時期 |
D |
明清時期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十八世紀起,英國社會頂端的少數人與底層大眾的收入同時增長,使消費社會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成為可能。英國所獨有的不僅是消費慾望,而是大眾的消費能力。請問:該國發生這樣的變化,主要是下列哪些因素促成? |
#96年,#26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一學者提到: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史坦利(Henry Stanley)「他們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旅行在經濟上所產生的意義」。另一位法國主教說到:「如果人們真的能夠打開阻擋福音傳播的障礙,那將會使歐洲的商業蒙上榮光。」綜合兩者的說法,顯示十九世紀帝國主義者的特色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