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近代以來,中國大陸新興港市,許多是因位於沿海,在不平等條約中列為通商口岸而崛起,結果形成內陸和沿海的懸殊發展。但是台灣卻沒有發生這種不均的現象,主要原因為何? |
A |
台灣輸出的茶、樟腦產於內陸山區,集散於沿海商港 |
B |
台灣各商港的繁榮,並未受惠於不平等條約 |
C |
台灣官府與洋商合作,有計畫地均衡沿海與內陸開發 |
D |
台灣進口需求大,所以洋商以港口為基地,致力內陸市場開發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大陸百姓高唱:「稻粒賽玉米,黃豆像南瓜,花生像山芋,山芋趕南瓜」,樂觀地認為人定勝天。這應是在什麼背景下形成? |
A |
抗美援朝時的提高農產運動 |
B |
大躍進時的增產報國運動 |
C |
文革時的下放勞改運動 |
D |
鄧小平推行的改革開放運動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未來台灣的文化發展,應該致力於哪一工作較為合理? |
A |
拋棄固有的漢文化傳統以尋求本土化 |
B |
繼續推行統一的語文政策以凝聚國家認同 |
C |
應將英語訂為國語以因應全球化 |
D |
推行多元文化教育以利族群間的瞭解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上古時代兩河流域文化大致上能自成一個單元,這是由於哪一文化先後被該地多數民族承襲所致? |
A |
蘇美文化 |
B |
巴比倫文化 |
C |
亞述文化 |
D |
波斯文化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今日印度人的信仰,以哪兩大宗教為主? |
A |
佛教、回教 |
B |
印度教、基督教 |
C |
印度教、佛教 |
D |
印度教、回教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舊約全書‧出埃及記》:「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你們從埃及的困苦中領出來,往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方去,就是到流奶和蜜之地。」文中「迦南人」、「奶和蜜之地」所指為何? |
A |
腓尼基人與巴力斯坦 |
B |
猶太人與敘利亞 |
C |
巴比倫人與敘利亞 |
D |
猶太人與巴力斯坦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四處征討,對後世造成何種深遠的影響? |
A |
創建一個歷史悠久的帝國 |
B |
打破東西文化隔閡,促成希臘化時代的出現 |
C |
推廣希臘式民主政治至歐、亞各地 |
D |
將耶和華信仰帶回希臘,有利於基督教的發展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在歐洲歷史上,「文藝復興」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嶺,人文精神重新開始勃興。請問:帶動此一新發展的地區是何處? |
A |
西班牙(Spain) |
B |
義大利(Italy) |
C |
法蘭西(France) |
D |
英格蘭(England)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英國歷史上自哪一事件之後,專制王權宣告結束? |
A |
英法百年戰爭 |
B |
清教徒革命 |
C |
光榮革命 |
D |
工業革命 |
#93年,#2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762年出版《民約論》,對社會的起源作了生動的描述,認為「主權不但始於人民,而且應該永遠在人民手中」。此人應是誰? |
A |
洛克 |
B |
伏爾泰 |
C |
盧梭 |
D |
孟德斯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