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以下是政治人物在選舉辯論會中所提出的論點∶我相信這個政府是由白人組成的,是永遠為了白人與其後代子孫的利益而組成的,我贊成將公民權侷限於白種人,至於黑鬼、印第安人以及其他劣種族群則不應該賦予其公民權。請問∶這樣的觀點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以下是某位學者對戰爭決策的論點∶關於這一決策,存在一些戰略上的正當理由。這場洪水阻止日軍在華北的部隊和長江流域的部隊連成一片,使日軍無法切斷中國軍隊通過武漢的撤退路線。因此,中國軍隊爭取到撤退與在戰區重組的時間,得以繼續抗戰。請問∶這位學者的立場應是偏向哪個政權?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某件史事爆發後,美國人的反日情緒深刻,當局下達行政命令,賦予國家「因戰爭需求得以限制某些群體自由」之權,使不少日裔美國人被迫離開家園、放棄財產,受到政府監管。請問∶上述史事應是指何者?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七世紀之後,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北部等地語言雖各自不同,但知識階層卻多使用相同文字作為主要的書寫工具。1930 年代因為東亞局勢的變化,日本、臺灣、朝鮮半島、中國東北等地的上層社會逐漸使用共同語言作為溝通工具。請問∶上述七世紀以後相同文字和 1930 年代的共同語言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
A |
「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漢字與日語 |
B |
「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漢字與漢語 |
C |
「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日文與漢語 |
D |
「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日文與日語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一份 1920 年的文獻,記錄著當時臺灣的情形∶本年二、三月之交,流行性感冒大行於蕃地,蕃人死者頗多。無智生蕃中,有陷迷信者,認為是與他族往來,神降此災厄也,不可不馘首(出草)以謝神。請問∶這份文獻最可能出自何人之手?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十一世紀時,教宗主張:羅馬教會是由上帝一人所建,只有羅馬教宗才能任免主教。教宗的稱號是世界唯一,他可以廢黜皇帝。凡是與羅馬教會不合的人,不能被視為基督教徒。教宗此舉最主要的用意是何者?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十七世紀晚期以來,臺灣經常是各政權統治版圖的邊陲地方。至二十世紀中葉,臺灣從地方之一隅轉變成政權的中央政府所在地。請問∶造成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
A |
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
B |
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撤至臺灣 |
C |
韓戰爆發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武力制裁案 |
D |
冷戰時期,蘇聯聯合中共勢力牽制美國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影響歷史發展轉變或分期的關鍵,往往是重大事件的進行。而歐洲歷史上,哪個事件的發生,象徵中古世界逐漸褪去,並初步展現出理性等現代的價值觀?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清乾隆皇帝特別鍾愛進貢的駿馬,並讓一群宮廷畫師以貢馬作為繪畫的主題。這群宮廷畫師擅長細膩、擬真與寫實的手法,他們透過大型畫作,描繪出各種駿馬生動的英姿。這群宮廷畫家最可能的身分是何者? |
#112年,#警專入學考,#乙組,#第42期,#歷史與地理科, | |||
臺灣史上,有一群人為傳達無產階級意識形態與革命論的訴求,借用《三字經》的文體,並呼應當時的主張--臺灣話文論,使用臺語寫成「三字集」詩歌作為宣傳品。不過,這些宣傳品不久遭到統治當局取締,籌辦者也遭到逮捕、移送法辦。請問∶上述現象應是出現在以下哪個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