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中國史上的一項運輸設施,其重要作用是將江南糧食輸送到京師,但在沿線也廣設驛站供政府遞送公文。當時,有些來華的歐洲人選擇利用此項設施旅遊,好欣賞沿途明媚的風光。請問∶這項運輸設施是指何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日本政府在某一事件後將琉球王國改成琉球藩,結束了琉球原是中、日兩國屬地的狀態,而把琉球置於日本單獨領土主權之下。後來,日本又改稱為沖繩縣。請問∶此一歷史事件是指何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日治臺灣後期,總督府在政策主導下推行「奉仕(服務)」的作業,要求臺灣高校的女學生從事為士兵送行、搗餅、洗衣、打掃等活動。請問∶這項政策最可能是以下何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中國歷代官方對媽祖有不同的冊封稱號,宋代冊封媽祖為「靈惠夫人」;元代冊封為「天妃」;清代敕封為「天后」。而在臺灣的民間,則經常使用「媽祖婆」一詞稱呼。請問∶這些稱號、稱呼顯示出怎樣的意義?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學者研究某一國家的移民族群時,發現其移入的主要族群包括∶最初移入的英格蘭人,以及後來移入的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德國人等。請問∶這個國家最可能是以下何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此一時期,來自中國東北的游牧民族與從東南崛起的海商家族,兩者雖位處中國的邊緣,但都活躍在東亞的政治舞臺。最後,東南的海商家族被游牧民族消滅,臺灣也納入游牧民族的治理。請問∶這是指哪個時期?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有個東亞國家曾經施行科舉制度來選用國家所需的文官,但科舉制度施行結果卻成為權貴晉升高官的管道。十九世紀末,該國在鄰國勢力的威脅下推行改革,使科舉制度走向結束。請問∶這個國家是指何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中國歷史上某個時期的學術發展主流,不僅禁錮了婦女的行為,也影響霸王別姬文本的演繹─虞姬從「殉情」的角色轉變成為丈夫守貞、對君王盡忠的「殉節」特質。請問∶這項學術思想是指何者?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二十世紀作家吳爾芙在其書中,描述一位英格蘭才華洋溢的女子茱蒂絲,受限於女性身分只能留在家裡,沒機會到文法學校學習拉丁文,更不可能閱讀魏吉爾的作品。請問∶從「文法學校」、「拉丁文」、「魏吉爾」等關鍵字,顯示當時英格蘭可能受到何者的影響? |
#113年,#警專入學考,#第43期,#乙組,#歷史與地理, | |||
有位當代作家在自序提到,他出生於接受日本教育的臺灣,半生耳濡目染的盡是日式的漢文。後來,新政府推行的政策,讓習慣以日文書寫的他手忙腳亂、應付無方。請問∶上文的政策應是指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