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為維護人倫身份的等差秩序,統治者遂以儒家思想為指導而制定法律,某朝代甚至強調「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徹底落實了儒家的法觀律,請問:此朝代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自強運動期間,已積極主張變革法制者,多屬買辦、記者等與歐美有所接觸的新興階層,其中O認為,軍事的吞併容易被人發覺,商業的蠶食卻能在無形中使國家虧損,故習兵戰不如習商戰。請問:O是誰?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在西力的衝擊刺激下,知識份子出現了「融入亞洲」(維護傳統)與「脫離亞洲」(全盤西化)的路線之爭。其中堅持融入亞洲、振興東學的概念者,更以「扶助東亞獨立」相號召,鼓吹東亞各國應「共存共榮」請問:前述的思想論戰最有可能出現?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塔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築,其次則是君王的宮殿。塔廟以石磚整齊砌成,牆上有浮雕、彩繪鑲崁圖案等裝飾藝術,並有階梯直通塔頂,以便更接近神。根據前述內文分析,此城市位於: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早期教會對民間巫術未嚴格取締,隨著異端勢力的發展,巫術被視為具有助長異端的力量,教會與官方對巫術的制裁開始趨於嚴格。許多未婚女性與寡婦被指控為巫者並遭受迫害,這種女巫迫害風潮在何時因理性思維與人道精神漸普及,才趨於緩和?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戰爭結束後,雙方所簽訂的和約中約定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權與疆域,因此加速了民族國家的誕生;且因戰況慘烈,使歐洲人體會到宗教寬容的可貴,開始提倡國際法以規範國際外交。請問:此戰爭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作者強調應從實際的生活經驗或小人物的觀點來寫作,並主張文學就是現實與社會現況的忠實記錄,寫作無須過度渲染情感,只要能詳實表現時代的縮影,便能引起共鳴。請問:下列何本著作符合前文敘述的特色?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史前臺灣某遺址出土許多瑪瑙、玻璃、金飾、銅幣、宋元瓷器等,這些外來器物反映了此時期有若干的對外貿易,請問:此遺址是?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神父在臺傳教時,記錄了該地區原住民的活動情形:「這些原住民擅於操舟航海,懂得計算,語言能力佳,已有貨幣交易的商業行為,不同區域間也有分工的現象,形成互通有無的交易網絡。」從前述內文判斷,下列何者正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臺灣在○的努力下,成立學校以培育人才,延請通儒教授子弟讀書,此外,也開始施行科舉制度,對臺灣文教發展有相當的作用,請問:○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