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下列選項中 底線處 ,替換成「 」內的成語後,文意相同的是: |
A |
我原想就業,但這文憑至上的社會,使我在自我實現與他人期許間 進退維谷 /「以鄰為壑」 |
B |
資訊爆炸的社會,人們對於事實多棄之不顧,眾口鑠金 ,真相就更撲朔迷離/「三人成虎」 |
C |
為政者決策時應避免 朝令夕改 ,否則一旦人民手足無措,將會導致社會不安/「慢令致期」 |
D |
他不只才思敏捷,更寫得一手好字,文章一揮而就,而常獲 筆走龍蛇 的評價/「春蚓秋蛇」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未使用 謙遜用法的是: |
A |
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B |
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 |
C |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D |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是: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甲、也驚訝它們是奇景, 乙、雖然審美力薄弱的村夫,丙、除了以居近名勝自豪以外, 丁、但在生長於西湖或峨嵋的人,心裡往往覺得西湖和峨嵋實在也不過如此。(朱光潛《談美》)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題辭屬於應用文的範疇,用以表達慶賀、頌揚、哀悼等心意,下列選項中的情境,其題辭使用適當的是: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中文語法中有一種述補結構,前面的詞是主要成分,後面的詞作補充、說明之用,例如:「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其中,「砌」為主要動作,「成」則用來補充、說明主要動作。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用法與此相同的是: |
A |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 |
B |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
C |
亙二、三里,直如弦、平如砥,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履 |
D |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蘭亭集序〉中「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作者用「絲竹管絃」來代替「音樂」。下列選項 未使用 此種寫作手法的是: |
A |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
B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C |
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檔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
D |
去之五里,涸為鹽場,萬瓦如甃,長隄如隍,無懋遷、無利涉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下列關於明清小說的發展,敘述正確的是: |
A |
明代小說又稱話本,其中「水三西金」四大奇書象徵小說的成熟 |
B |
明代發展出白話短篇形式的小說,其中「三言二拍」最具代表性 |
C |
清代小說以長篇章回為主,金聖嘆將「六才子書」評為小說顛峰之作 |
D |
清末小說多受西方思潮影響,而「四大譴責小說」即為現代主義小說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____。」依文意推敲,缺空處最適宜填入的句子是: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下列關於詞、曲兩種文學體裁的比較,敘述正確的是: |
A |
平仄的規範相同,而因「二四六分明」之故,皆又可分為平起式與仄起式兩種 |
B |
押韻的規定相同,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奇數句不可押韻,偶數句必須押韻 |
C |
都是與音樂有關的文學作品,故又可稱為樂府,如《東坡樂府》、《東籬樂府》 |
D |
字數皆無嚴格規定,可彈性增減,因此句式大多長短不一,故都可稱為長短句 |
#111年,#警專,#甲組,#乙組,#國文科 | |||
下列關於先秦文學體式與作品的介紹,敘述正確的是: |
A |
哲理散文發達,並多以寓言傳遞思想,如《韓非子》即以寓言宣揚政治理念 |
B |
《春秋》長於敘事,能鉅細靡遺的描寫戰爭場面,為漢代《史記》立下典範 |
C |
《詩經》為民間文學總集,紀錄黃河流域百姓日常生活與情感,具寫實特色 |
D |
楚辭原為楚地民歌,流行於長江流域,形式多為四言,以屈、宋為代表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