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承上題,蘇章之為人,下列何者最為恰當? |
A |
既全公義,兼顧私誼 |
B |
大權在握,獨斷獨行 |
C |
不顧情義,公事公辦 |
D |
公忠體國,謀定後動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根據上引文字,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
A |
文中的鵷鶵象徵莊子,腐鼠則代表惠子 |
B |
二人雖為好友,但彼此較勁,想分出高下 |
C |
二人互相交遊,惠子樂於從政,莊子則追求逍遙與高潔 |
D |
莊子不屑於擔任梁相,是因不願搶奪好友惠子的官位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夫學者,所以求□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不如無學也。」(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 7》)文中兩個□內的字依序應該是: |
A |
實/虛 |
B |
公/私 |
C |
益/損 |
D |
福/禍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所,是以得至於成功。」(蘇軾〈鼂錯論〉)此段文意旨在表達: |
A |
立大業者必有執行力,和一夫當關的勇氣,才能名利雙收 |
B |
做大事者需有冒險心,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方能突破困境 |
C |
立大業者必有超世才,和忠貞不渝的意志,才能功成名就 |
D |
做大事者需有堅忍心,和壯士斷腕的精神,方能無畏無懼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文中子貢的說法,符合下列何者? |
A |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
B |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C |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
D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代表求學歷程有三種不同境界,下列選項屬最高境界的是: |
A |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 |
B |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
C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D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蘇軾〈超然臺記〉)下列選項何者較接近本文主旨: |
A |
是福是禍,非關人力 |
B |
可喜可悲,有時而盡 |
C |
是美是惡,端看抉擇 |
D |
擺脫羈絆,不役於物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上文「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意謂老人能: |
A |
分擔經濟 |
B |
得到奉養 |
C |
不辭勞苦 |
D |
身體健康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而子遷適使反,見父於河洛之間。」根據上文,下列關於司馬遷的經歷,何者正確? |
A |
司馬遷曾經搬家到龍門,並且在黃河南邊從事耕作 |
B |
司馬遷前往昆明那年,漢朝天子開始分封諸侯爵位 |
C |
司馬遷透過閱讀、旅遊與出使經歷,養成自身的能力 |
D |
司馬遷遊歷、出使多處後,因為被迫留滯在周南,憤恨不平 |
#105年,#初等特考,#社會行政,#人事行政,#原住民族行政,#勞工行政,#教育行政,#財稅行政,#金融保險,#統計,#會計,#經建行政,#地政,#圖書資訊管理,#廉政,#交通行政,#電子工程,#國文, | |||
《史記.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根據上文,「不賤」意為: |
A |
見解高明 |
B |
地位崇高 |
C |
評價不低 |
D |
富擬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