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刑事程序中有關證據保全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告訴人於偵查中得聲請檢察官為證據保全處分,檢察官對於告訴人所為證據保全處分之聲請,予以駁回或未於五日內為保全處分時,聲請人得逕向該管法院聲請保全證據 |
B |
告訴人聲請保全證據,於案件尚未移送檢察官時,應向調查之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所屬機關所在地之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 |
C |
案件於第一審法院審判中,告訴人認為證據有保全之必要者,得在第一次審判期日前,聲請法院為保全證據處分 |
D |
告訴人於偵查中,對於其聲請保全之證據,得於實施保全證據時在場。保全證據之日、時及處所,並應通知得在場之人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傳聞證據法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警察所製作之刑案移送書,係公務員職務上所製作之紀錄文書,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原則上有證據能力 |
B |
在法院審理乙傷害丙的案件中,證人在法庭上說:「甲告訴我說他親眼看到乙用球棒攻擊丙」,證人在法庭上的供述不是傳聞證據,原則上具有證據能力 |
C |
傳聞證據排除法則於簡式審判程序中適用之 |
D |
在法院審理甲誹謗乙的案件中,證人在法庭上說:「甲告訴我說他親眼看到乙偷了丙的錢包」,證人在法庭上的供述不是傳聞證據,原則上有證據能力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甲為乙之配偶,目睹乙、丙共同竊盜及丙於竊盜後又另行性侵被害人,經檢察官就乙、丙之犯行一併起訴,在法院審理中,甲被以證人傳喚到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甲就乙、丙共同竊盜及丙性侵部分為證人時,均得拒絕證言 |
B |
甲就乙與丙共同竊盜部分為證人時,得拒絕證言,但就丙性侵被害人部分為證人時,不得拒絕證言 |
C |
甲就主詰問所陳述有關乙竊盜之事項,於反詰問時得拒絕證言 |
D |
甲就乙、丙共同竊盜及丙性侵部分為證人時,均不得拒絕證言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依警察偵查犯罪手冊之規定,有關詢問筆錄之製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於詢問犯罪嫌疑人時,辯護人請求調查證據、陳述意見時,應將相關情形註記於該案犯罪嫌疑人之詢問筆錄,並請辯護人於筆錄內簽名 |
B |
辯護人有無於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詢問犯罪嫌疑人時在場,無需記載於詢問筆錄 |
C |
受詢問人及在場之辯護人請求就筆錄之記載增刪、變更時,應將其陳述附記於筆錄。但附記辯護人之陳述,應使受詢問人明瞭後為之 |
D |
受詢問人拒絕回答或拒絕在筆錄上簽名、蓋章或按指印時,不得強制為之,但應將其拒絕原因或理由記載於筆錄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性侵害案件證物之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證物袋送鑑定時,不得附送相關案情資料給鑑定單位 |
B |
證物袋及相關證物鑑定後,屬告訴乃論案件,尚未提出告訴或自訴時,應由犯罪發生地之警察機關妥善保管 |
C |
為符合性侵害案件保密原則,案由一律以被害人姓名代碼代替之 |
D |
性侵害案件之被害人採證後無法聯繫,其證物袋及相關證物送鑑定後,證物袋及相關證物自採樣蒐集之日起,保存六個月後,仍無法聯繫被害人,證物得進行銷毀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犯罪剖繪之應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警察為防止危害或犯罪,認對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個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將有危害行為,或有觸犯刑事法律之虞者,得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其相關資料。有關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凡經遴選諮詢工作請求合作之對象,必要時,得給予證明身分之文件,但不得使其直接參與辦案行動 |
B |
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資料,應以蒐集對象為限,不得涉及其接觸及隨行之人 |
C |
遴選第三人之身分應予保密,並以代號或化名為之,其簽名並應以代號或化名代之 |
D |
經遴選之第三人,應施以蒐集資料方法及技巧之訓練,訓練由專責人員個別指導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刑案現場之處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於刑案現場逮捕犯罪嫌疑人時,應立即帶離;於刑案現場以外之處所逮捕時,不可帶回現場 |
B |
封鎖犯罪現場時,應派員於封鎖線內警戒,非經現場指揮官同意,任何人不得進入,經許可進入現場者,應著必要之防護裝備,避免破壞現場跡證 |
C |
刑案現場封鎖範圍及層數,應視現場環境及事實需要而定,初期封鎖之範圍應小,待初步勘察後,視實際需要再行界定封鎖範圍 |
D |
刑案現場應依任務需要,將現有人員區分為調查組及警戒組,警戒組負責警戒、勘察現場,調查組負責現場及鄰近地區之調查、訪問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有關刑案現場勘察、測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勘察刑案現場,宜由跡證明顯者先行勘察,再逐步發掘潛伏之跡證 |
B |
勘察刑案現場,宜由地面開始勘察,依次是門、窗、牆壁,而後及於天花板 |
C |
現場測繪宜先從重要跡證之相關位置開始,其次為現場,最後為現場周圍 |
D |
現場範圍廣闊者,宜尋找制高點,進行全面觀察 |
#112年,#三等考試,#警察三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偵查法學與犯罪偵查, | |||
執行跟蹤過程中,被跟蹤對象如已懷疑被跟蹤,且欲向執行人員詢問時,執行人員之應變措施,下列敘述何者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