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下列對分駐(派出)所的說明何者錯誤? |
A |
未設警察分局之鄉(鎮、市、區)公所所在地得設置分駐所 |
B |
分駐(派出)所轄區內應有三個以上警察勤務區 |
C |
分駐(派出)所轄區以不跨越鄉(鎮、市、區)為原則 |
D |
分駐(派出)所轄區以不分割村里自治區域為原則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有關治安顧慮人口查訪規定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查訪治安顧慮人口之期間,以刑執行完畢或假釋出獄後三年為限 |
B |
治安顧慮人口由戶籍地警察機關每二個月實施查訪一次 |
C |
警察實施查訪,應於日間為之。但與查訪對象約定者,不在此限 |
D |
警察實施查訪時,應穿制服或出示證件表明身分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需要網絡合作,對被害人的保護協助也強調提供整合 性的服務,請試述整合性服務的概念以及被害人為何需要整合性服務的 理由?並以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為例,說明警察的角色、防治作為及警 察如何與網絡合作?(25 分)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警察在治安交通問題有賴民眾的協助。請試述 警民合作的意義以及我國有那些警民合作的機制?並舉一例說明警察 在治安交通上如何運用民力及可以獲致的效益。(25 分)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Oscar Newman 是發展情境犯罪預防觀點的先驅,1970 年推出「防衛空間」的觀念,藉由特殊的建築設計,以減低犯罪行為發生的機會,下列何者符合防衛空間的規劃要素? |
A |
環境設計應規劃高牆阻礙,讓有企圖的犯罪者無法順利進入空間遂行犯罪 |
B |
屋主或管理者在犯罪發生當下,能夠第一時間拿取防衛器具並採取合宜措施 |
C |
不讓外人清楚的了解物理及建築結構以及相關監控設施,才能引君入甕 |
D |
建築物設計應建立與社區鄰里親密接觸的正面形象,使其不易受到侵害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有關犯罪預防相關的理論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Cohen 和 Felson 的日常活動理論,認為犯罪預防可從合適的標的物、有動機的犯罪者以及缺乏監控三條件,進行犯罪預防策略制定 |
B |
Wilson 和 Kelling 的破窗理論,認為社區應該加以進行破壞與毀損,讓犯罪者發現該社區無任何值錢的物品可偷竊,方能達到犯罪預防的目標 |
C |
理性選擇理論認為犯罪是一種目標導向的行為,因此犯罪預防策略設計應根據犯罪者本身的風險、需求、成本與利益之間的關係來進行設計 |
D |
犯罪型態理論強調犯罪者的居住、工作與休閒的地點範圍,犯罪者會在這三個點當中的路徑尋找犯罪機會,不太會遠離自己所熟悉的區域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毒品與犯罪一直是社會所關切的議題,對於毒品犯罪的介入手段,從執法、處遇及預防缺一不可,有關警政與毒品犯罪的關係,下列何者錯誤? |
A |
新興毒品的檢測不易,為了妥善利用人力,因此將目標放在降低吸食毒品的人口,相關緝毒工作轉由檢察機關與調查局負責 |
B |
針對高風險參與犯罪活動之人的毒品施用早期介入,能有效減少犯罪發生,達到犯罪預防的目的 |
C |
境外合作與邊境防堵、溯源斷根來減少毒品供給,雖然能夠降低犯罪的發生,但也會出現犯罪移轉的現象 |
D |
為掌握最新毒品情資,可規劃建置「毒品查緝情資整合分析資料庫」,整合毒品相關資料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跨境詐欺犯罪因全球化而崛起,近來更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而愈趨嚴重,犯罪儼然不再是單純的地區問題,跨境警察合作組織將成為未來跨境犯罪的重要關鍵。針對跨境詐欺犯罪的情境犯罪預防應有的作為,下列何者錯誤? |
A |
放寬二類電信審核與查核,減少匿名性方式來增加犯罪風險 |
B |
增加 ATM 的巡邏頻率,強化金融機構攔阻作為,可增加犯罪的阻力 |
C |
打擊車手集團,使車手集團經營需耗費大量成本,相對減少犯罪酬賞 |
D |
透過法治宣導與法律來激發潛在犯罪者的良心,移除犯罪藉口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專業化警政模式是警政發展的重要議題,由於社會變遷與全球化效應,目前已經進入第三次的科技工業革命的時代,在這個年代當中,下列何者是第三次專業化警政年代下應有的模式具體作為? |
A |
警察組織應該採用半軍事化結構,強調服從,才能確實執行警察的專業技能 |
B |
強調偵查實務與鑑識能力,善用各種偵訊測謊的技巧來進行辦案,展現警察專業 |
C |
透過長期訓練、再進行遴選、最後經由嚴格測驗並淘汰,才能篩選出符合專業化警政所需的人力 |
D |
應善用當代最新科技來進行犯罪預防及追緝工作,針對新型態犯罪擬定應變策略 |
#111年,#三等,#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 | |||
問題導向的警政策略模式中,眾所皆知的就是 S.A.R.A 模式,問題解決的過程應包含掃描、分析、反應及評估,下列針對該模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
A |
分析之目的係為了解問題的特性、成因、嚴重性與範圍,以及研擬解決之道 |
B |
評量是整個模式中最後階段,針對採取的策略進行評量,了解是否達成目的 |
C |
反應是在可能的解決方案當中,配合實務及分析結果,選擇最適當之策略 |
D |
掃描主要是蒐集相關資訊,加以深入研究,才能界定問題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