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刑事政策, | |||
針對少年犯罪的處遇多以保護管束與感化教育為主,一方面維護行為偏差之少年其身心健康及人格健全發展,另一方面使其能夠有效復歸社會。試問少年犯罪的處遇對策為何,以及法院審理少年保護事件時,依據司法院釋字第 805 號解釋之意旨,若是能夠賦予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到庭陳述意見之機會,是否有助於法院決定適當的處遇手段?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刑事政策, | |||
為了維護司法裁判的公平及妥當,並且回應社會大眾對於公平、透明、妥適量刑的期待,近年來司法院致力於發展量刑資訊系統。請說明量刑判斷於刑事政策上的意義、量刑之內容,以及應注意之原則?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刑事政策, | |||
近代關於罰金刑的適用有明顯擴大之跡象,執行結果卻有可能因為貧富不均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痛苦感受,而且無力繳納之人仍須接受自由刑以替代罰金刑之執行,有違反公平原則之虞。因而有不少論者主張應參考外國法制改採「日額罰金刑」。請說明此種制度之原理與具體適用。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刑事政策, | |||
「更生保護」與「保護管束」均屬協助犯罪之人復歸社會的制度,但是具體運作仍有不同。請說明兩者在本質上及適用對象上的差異各為何?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犯罪學與再犯預測, | |||
近年來,幫派組織為了擴張其規模與勢力,將觸角深入校園或街頭,吸收年輕族群為生力軍。請分別說明幫派吸收少年及少年加入的原因為何?並就學者宋貝利(Thornberry)的看法,說明少年加入幫派與犯罪之關係為何?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犯罪學與再犯預測, | |||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盛行於 1960 年代中期至 1970 年代中期,其被廣泛地應用在解釋不同犯罪及偏差行為的形成過程上,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刑事司法的政策上。請具體說明標籤理論及學者 Finckenauer (1984)提出之 4D 策略的主要內涵為何?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犯罪學與再犯預測, | |||
加拿大學者 Andrews 及 Bonta 在 2010 年提出「RNR」模式,此模式可以明確識別犯罪者與犯罪有關「犯罪基因需求」;依據此模式所發展出來之 RNR 模擬工具(RNR Simulation Tool),是新近再犯風險評估工具的一種,主要應用在犯罪者處遇及監督需求的評估,以有效減少犯罪人之再犯風險。請說明 RNR 模式之主要內涵為何?RNR 模擬工具主要透過那些專案,來針對犯罪人所需的處遇強度進行分類?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犯罪學與再犯預測, | |||
再犯預測在刑事司法實務與刑事政策上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有非常廣泛的實務應用價值。請說明再犯預測在刑事司法實務及刑事政策上的功用為何?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監獄行刑法與羈押法, | |||
行刑累進處遇適用之對象為何?受刑人逕編三級之條件、和緩處遇之條件與方法各為何?試依監獄行刑法及其相關法規規定說明之。 |
#111年,#三等考試#司法人員,#監獄官,#監獄行刑法與羈押法, | |||
監獄如何對受刑人實施宗教宣導及利用各種教化輔助措施以增進教化效果?試依監獄行刑法及相關法規之規定,分別說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