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高等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2018 年 12 月 25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亦授權地方主管機關得視所轄族群聚集之需求,經該地方之立法機關議決,將國家語言指定為該區域通行語之一,以尊重地方政府自主發展其地方通行語之權責及可行性。然而,臺灣目前並無單一語族的縣市行政區。請從客家委員會的立場,擬定說帖,在 70 個客家文化發展重點區推動「客語指定為該區域通行語之一」。 |
#108年,#高等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在推動性別主流化之後,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族群主流化的政策,請分別從組織、政策和法律三個面向提出相關建議。 |
#109年,#高等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戰後臺灣客家運動的出現,一般認為1987年創刊的「客家風雲」雜誌為重要起點,1988年則接著有「還我母語運動」,然而此後的客家運動似乎歸於沉寂。即便如此,為何2001年6月政府成立客家委員會,2010年1月更公布施行客家基本法,試從同時期臺灣整體政治經濟變遷的角度論述原因。 |
#109年,#高等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2019年政府宣布該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查「地方創生」的概念來自日本,並從2015年起日本政府開始推行相關政策,然而實際推動的日本民間有識之士卻主張「不依賴政府的補助」為成功的基本原則。試論在「不依賴政府的補助」原則下,我國從中央政府到各鄉鎮市公所要如何推動或協助各地方創生的事業。 |
#110年,#普通考試,#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歷史與文化概要, | |||
2017 年 12 月 25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客家基本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定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請問在客語取得國家語言地位之後,政府與民間社會需要的配套措施為何? |
#110年,#普通考試,#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概要, | |||
在成熟的公民社會之中,族群型非營利組織具備自主性、連結性、倡議性三項特性,試申論之。而政府資助地方族群型非營利組織影響為何?試以客家社團獲政府資助的不同程度申論之。 |
#110年,#高考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客語為通行語地區」是以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為範圍,保障居民使用客語之語言權利,並將通行語地區內之政府機關(構)及民間企業等納入規範。請從法制、傳播以及教育面向,申論如何實踐客語語言政策?另外,許多客家人居住於「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如何落實保障居住於都會地區客家人所應享有之客語權利保障? |
#110年,#高考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臺灣為多元文化的社會,而族群議題對於臺灣民主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涵,苗栗縣南庄鄉為「客原複合行政區」的背景,對於族群關係,會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南庄地區客原關係演變,如何由族群競合邁向多元文化?而政府資源的分配對南庄族群關係的影響為何? |
#111年,#高等考試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客家政治與經濟, | |||
「客家基本法」於民國 107 年 1 月修正全文並公布施行,臺灣客語成為「國家語言」,民國 108 年 1 月 9 日公布施行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則期望透過學校提供族群語言課程,復振各族群之語言。然而另一方面,「2030 年雙語國家」亦為當前政府重要的語言策略方向之一,學校教育為重要的施行管道。請問在學校教學要如何復振臺灣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