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下列關於限制出境、出海的敘述,何者錯誤? |
A |
被告受無罪判決者,視為撤銷限制出境、出海。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如有必要,得繼續限制出境、出海 |
B |
起訴或判決後案件繫屬法院或上訴審時,原限制出境、出海所餘期間未滿 1 月者,視為撤銷限制出境、出海 |
C |
偵查中之撤銷限制出境、出海,除依檢察官聲請者外,應徵詢檢察官之意見 |
D |
偵查及審判中法院所為之限制出境、出海,得由法院依職權撤銷或變更之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根據刑事訴訟法中關於羈押的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羈押於其原因消滅時,應即停止羈押,將被告釋放 |
B |
案件經上訴者,被告羈押期間如已逾原審判決之刑期者,應即停止羈押,將被告釋放 |
C |
羈押被告,應用押票。押票應按被告指印,並由法官簽名 |
D |
羈押被告之處所,法官應勤加視察,按旬將視察情形陳報主管長官,並通知檢察官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下列關於刑事訴訟法中第一審審判之敘述,何者正確? |
A |
為保障當事人權益,法院於審判期日前,不得調取或命提出證物 |
B |
法院就被告本人之案件調查共同被告時,該共同被告準用有關被告之規定 |
C |
告訴人得於審判中委任代理人到場陳述意見。但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命本人到場 |
D |
審判期日參與之法官如有更易者,應更新審判程序。參與審判期日前準備程序之法官有更易者,亦同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關於刑事訴訟法中的被害人訴訟參與程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訴訟參與人得選任代理人,但應於準備程序終止前提出於法院 |
B |
訴訟參與人之代理人,無論是否為律師,均得代理訴訟參與人於審判中檢閱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重製或攝影 |
C |
聲請訴訟參與,應於每審級向法院提出聲請書狀 |
D |
無代理人之訴訟參與人於審判中得預納費用請求付與卷宗及證物之影本,法院不得限制之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下列有關簡易程序之敘述,何者錯誤? |
A |
簡易判決處刑之聲請與起訴具有相同效力 |
B |
簡易判決之判決書與通常程序相較,得以較為簡略之方式為之 |
C |
簡易判決處刑有可能完全以書面進行審理 |
D |
對簡易判決處刑不服者,不得上訴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依據消防法第 4 條規定,下列何者不屬於救火個人基本裝備? |
A |
消防衣、帽、鞋 |
B |
個人救命器 |
C |
胸燈 |
D |
熱顯像儀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依據消防法第 6 條規定,不屬於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應設置火警自動警報設備之旅館、老人福利機構場所及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場所之管理權人,應設置何種設備並維護之? |
A |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 |
B |
自動撒水設備 |
C |
緩降機 |
D |
滅火器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依據消防法第 9 條規定,下列何種情形可由管理權人自行辦理消防安全設備檢修及檢修結果申報? |
A |
高層建築物 |
B |
地下建築物 |
C |
一定規模以上之場所 |
D |
非高層建築物、地下建築物或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場所及一定規模以上之場所,僅設有滅火器、標示設備或緊急照明燈等非系統式消防安全設備之場所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為實施災害應變措施,依災害防救法規定,各級政府應依權責實施事項,下列何者正確? |
A |
有關弱勢族群災害防救援助必要事項 |
B |
協助相驗、處理罹難者屍體、遺物 |
C |
對於妨礙災害應變措施之設施、物件,施以加固、移除或改善 |
D |
衛生醫療、防疫及心理輔導 |
#113年,#升官等,#消防人員,#刑事法與消防法規(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消防法、災害防救法), | |||
依據消防法第 27 條之 1 規定,有關災害事故調查會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
中央主管機關為調查消防及義勇消防人員因災害搶救致發生死亡或重傷事故之原因,應聘請相關機關(構)、團體代表、學者專家及基層消防團體代表,組成災害事故調查會 |
B |
調查會為執行業務所需,得向有關機關(構)調閱或要求法人、團體、個人提供資料或文件 |
C |
調查會調閱之資料或文件業經司法機關或監察院先為調取時,有關機關不用提供 |
D |
調查會應製作事故原因調查報告,提出災害搶救改善建議事項及追蹤改善建議事項之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