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甲向 A 機關申請提供其個人資料被駁回,其不服提起訴願亦遭駁回,若甲仍不服欲提起行政訴 訟時,甲應提起何種訴訟? |
A |
撤銷訴訟 |
B |
課予義務訴訟 |
C |
確認訴訟 |
D |
一般給付訴訟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某甲未經許可,於民國 104 年間聘僱印尼籍外國人某乙於其所經營之某餐廳從事端菜 等工作,為原處分機關查獲,原處分機關審認某甲違反就業服務法第 57 條第 1 款規定, 並審酌其第 1 次違規、不諳法令等情,以 106 年 12 月 27 日北市勞職字第 000 號裁 處書,處某甲法定最低額新臺幣 15 萬元之三分之一即 5 萬元罰鍰。試問原處分機 關處分減輕罰鍰依據為何,不諳法令是否構成減輕事由,試就行政罰法相關條文分 析之。(25 分) 參考法條:就業服務法第 57 條第 1 款規定:「雇主聘僱外國人不得有下列情事: 一、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第 63 條第 1 項規定: 「違反……第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者,處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上七十五萬元以下 罰鍰……。」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警察經常會臨檢一些涉及飲酒夜店或一些風化場所,現場發現業者違反商業主管機 關法規,警察並作成警訊筆錄,交給商業主管機關,試問該警訊筆錄之效力為何? 商業主管機關是否仍應履行一定程序才可作出裁處,試抒己見。(25 分)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依訴願法第 81 條第 1 項之規定,有關「不利益禁止變更原則」,依最高行政法院庭長法官聯席會議之決 議見解,下列何者錯誤? |
A |
皆以原行政處分機關暨受理訴願機關為規範對象 |
B |
僅以受理訴願機關為規範對象 |
C |
原處分經撤銷發回後,原行政處分機關重為更不利處分,不違反「不利益禁止變更原則」 |
D |
原處分經撤銷發回後,原行政處分機關重為更不利處分之裁量,將違反「行政行為禁止恣意原則」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依司法院釋字第 535 號解釋之意旨,有關警察執行勤務方式之見解,下列何者錯誤? |
A |
檢查、路檢、取締、盤查等,屬臨檢實施之手段 |
B |
臨檢實施之手段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 |
C |
組織法得作為外部事項之授權基礎 |
D |
實施臨檢之要件、程序及對違法臨檢之救濟,應有法律之明確規範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行政秩序罰與行政執行之區別,下列何者錯誤? |
A |
前者:需考量是否具有責任能力與條件;後者:無需考量是否具有責任能力與條件 |
B |
前者:有「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適用;後者:無「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適用 |
C |
前者:無須先經告誡程序;後者:所有行政執行須先經告誡程序 |
D |
前者:未必能達到與已履行義務同一內容狀態之效果;後者:期能實現與已履行義務同一內容狀態之 效果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有關 100 年 11 月 23 日修正公布之行政訴訟法規定之內容,下列何者錯誤? |
A |
拘留、勒令歇業及停止營業之案件改由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管轄 |
B |
交通裁決事件改由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管轄 |
C |
行政訴訟審判改為採三級二審制 |
D |
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並作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有關訴願程序,下列何者錯誤? |
A |
本質上仍屬於行政程序之一環 |
B |
其與行政訴訟均為行政爭訟制度 |
C |
屬於行政內部之權利救濟途徑,而非司法審判程序 |
D |
訴願決定非為行政處分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有關「新保護規範理論」,下列何者錯誤? |
A |
以此理論作為界定法律利害關係第三人範圍之基準 |
B |
就法律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因素等綜合判斷之 |
C |
非行政處分之相對人不得主張其法律上利益受有損害,請求行政救濟 |
D |
反射利益受損害,不許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 |
#107年,#三等,#警察法制人員#行政法與警察行政違規調查裁處作業, | |||
有關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下列何者錯誤? |
A |
司法對於行政裁量限於其合法性審查 |
B |
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判斷,原則上受行政法院之審查 |
C |
行政機關對於法律效果之選擇,有判斷餘地 |
D |
對於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判斷,行政法院採取較低之審查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