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警佐,#三類,#犯罪偵查實務, | |||
目前司法警察拘提犯罪嫌疑人到案,認為有調查犯罪情形之必要,並已有相當理由認為得作為犯罪證據時,得逕行違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之意思,採取下列哪些跡證? |
#114年,#警大研究所,#交通管理研究所,#道路交通法規, | |||
警察甲於管轄區內巡邏時,見民眾乙未經許可在道路違規擺設攤位 販賣服飾,當甲於現場欲對乙製單舉發違規設攤而要求出示身分證 明文件時,詎乙竟表示未帶證件且消極不願配合盤查,經勸導無效 後,致甲需使用強制力將乙帶回勤務處所進行身分查證後,始能據 以告發乙之交通違規行為;請問甲取締乙上開違規擺攤行為、要求 出示證件及強制將其帶回勤務處所查證身分之法令依據暨具體規範 內容為何? |
#114年,#警大研究所,#交通管理研究所,#道路交通法規, | |||
請問《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授權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並檢具違 規證據資料,向警察機關檢舉「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之 交通違規樣態」為何?又《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 處理細則》對於警察機關受理、處理及舉發此類民眾檢舉案件之規 範內容為何? |
#114年,#警大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犯罪偵查學, | |||
現場勘察與處理之落實至關重要,往往直接影響著案件能否被偵破。請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
#114年,#警大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犯罪偵查學, | |||
某一殺人案判決書(台中高分院台中后豐案再更二審判決/112年度再更二字第23號),其判決意旨內文略以:「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有合理之懷疑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請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
#114年,#警大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犯罪偵查學, | |||
資料探勘(Data Mining)是一種從大量資料中發現模型的方法,其中「分類」(Classification)及「關聯」(Association)為兩種警察機關常用於發現犯罪模式的手段,請分別說明「分類」及「關聯」的分析原理。(15分)以犯罪資料庫為例,其具備的欄位有「嫌疑人特徵」、「被害人特徵」、「犯罪手法」、「犯罪地點」、「犯罪時間」、「犯罪案類」等,請以上述欄位為例,說明「分類」及「關聯」應用於犯罪資料分析,分別可預期獲得何種成果? |
#114年,#警大研究所,#刑事警察研究所,#犯罪偵查學, | |||
釣魚簡訊詐騙已成為詐欺案件中主要的犯罪手法,例如偽造e-tag 通行費未繳納、燃料稅未繳納等詐騙簡訊,誘騙民眾點擊惡意連結,造成大量民眾經濟損失。請簡述犯罪者以釣魚簡訊進行詐騙的流程。偵辦上述犯罪案件,網路IP查詢為主要的偵查技巧,確認目標對象的IP,可幫助執法人員獲得知悉上網門號之電信商或申請用戶的資訊,請說明如何使用網路公開資料,查詢IP或網域的註冊資訊? |
#114年,#警大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警察組織, | |||
自從英國數學家 (Alan Turing 1912 1954 )探究「機器會思考 嗎?」( Can Machin es Think? Think?)開始,「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對人類的威脅已不僅是取代專業、奪走工作機會而 已,若「人型機器人」( Humanoid Robot ),又稱「仿生人」 (Android )真的量產,機器人與人的差別越來越模糊,甚至有超 越人類之際,例如 有了高效能的機器 人 警 察 ,那麼 真人警察 存在 的意義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