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外事警察人員(選試英語),#刑事警察人員,#公共安全人員,#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交通警察人員交通組,#警察資訊管理人員,#刑事鑑識人員,#國境警察人員,#警察法制人員,#行政管理人員,#警察情境實務, | |||
汽車行駛至無號誌或號誌故障而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之交岔路口,其行進及轉彎,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下列何者錯誤? |
A |
支線道車應暫停讓幹線道車先行 |
B |
未設標誌、標線或號誌劃分幹、支線道者,少線道車應暫停讓多線道車先行 |
C |
車道數相同時,轉彎車應暫停讓直行車先行 |
D |
同為直行車或轉彎車者,右方車應暫停讓左方車先行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外事警察人員(選試英語),#刑事警察人員,#公共安全人員,#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交通警察人員交通組,#警察資訊管理人員,#刑事鑑識人員,#國境警察人員,#警察法制人員,#行政管理人員,#警察情境實務, | |||
甲駕駛計程車與乙所騎乘之微型電動二輪車於道路上發生對撞事故,經報請警方到場處理,並依規定製作現場圖、筆錄、現場照片及相關調查表件;事後甲為提起民事訴訟需求之用,遂電洽警方申請閱覽本案之「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及談話紀錄表」,若你為承辦警員,下列處置作為之敘述,何者正確? |
A |
告知甲應請管轄地方法院向警察機關調閱本案交通事故調查卷宗後,再向該法院申請閱覽 |
B |
告知甲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之規定,警方僅可提供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交通事故現場圖、現場照片及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 |
C |
告知甲「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及談話紀錄表」,因載有乙之身分證字號等個人資料,故依法不得提供閱覽 |
D |
告知甲可依法提出書面申請後,由警方直接提供閱覽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準軍事化型態的組織、向某種犯罪宣戰或其他警政軍事化策略,是警察 組織發展上的一種趨勢,請評析這種組織策略的必要性?這種趨勢可逆 嗎?以及可能引發的問題?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 進入之場所,得對於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查證其身 分。以上規定警察有行政裁量權嗎?影響警察裁量的因素為何?對警察 裁量的監督有那些?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依據民國 112 年公布施行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主管機關為內政部 |
B |
提供犯罪被害人關懷協助相關資訊為警政主管機關權責 |
C |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之宣導為警政主管機關權責 |
D |
推動犯罪被害人之福利服務為警政主管機關權責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執行路檢勤務時,查獲某自小客車後車廂置放一把刀械,請問置放下列何種刀械,警察需採取的執法措施為優先查詢有否攜帶許可證? |
A |
蝴蝶刀 |
B |
藍波刀 |
C |
鋼筆刀 |
D |
彈簧刀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行政院於民國 111 年 12 月 29 日核定「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調整兵力結構,建立四大防禦區塊,賦予各部隊及系統明確的任務,請問下列何者非屬於其民防系統之組成? |
A |
民防團隊 |
B |
保安警察 |
C |
義務役後備軍人 |
D |
替代役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依據「各級警察機關處理刑案逐級報告紀律規定」,下列何者之發生與破獲,逾一小時通報刑事警察局偵防中心及警政署勤務指揮中心視為遲報? |
A |
失竊物總值達新臺幣 90 萬元案件 |
B |
一般外國旅客失竊案件 |
C |
跟蹤騷擾案件 |
D |
重傷害案件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我國集會遊行法基於對外交代表保護及不得侵犯,將使領館區列為禁制區,並規範不得在禁制區及其週邊範圍舉行集會遊行,此與下列何者相關? |
A |
巴塞爾外交關係公約 |
B |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 |
C |
華盛頓外交關係公約 |
D |
日內瓦外交關係公約 |
#113年,#警察三等人員考試,#行政警察人員,#警察學與警察勤務, | |||
依據「執行拘提逮捕解送使用戒具實施辦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
執行拘提、逮捕或解送時,對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是甫生產後之婦女以及少年,一律不應使用戒具 |
B |
警察人員於依法執行拘提、逮捕或解送職務時,得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使用戒具 |
C |
使用戒具,以手銬為原則。但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有被劫持之虞情形時,得合併使用腳鐐、聯鎖或束繩等 |
D |
使用戒具時,除應遵守比例原則,不得逾必要之程度外,另應注意避免公然暴露所使用之戒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