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警察機關許可某甲申請在某處舉行集會遊行活動,但以「若發生規模 5.0 以上之地震,即不得 舉行 」為其附款,請問該附款之性質為何? |
A |
期限 |
B |
負擔 |
C |
附停止條件 |
D |
附解除條件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某甲於警察人員依法調查時,就其姓名、住所為 不實 之陳述。警察機關調查後,應為如何處理: |
A |
構成偽造文書犯罪行為,移送檢察機關處理 |
B |
法定罰應處罰鍰,由警察機關裁處 |
C |
法定罰應處拘留或罰鍰,移送法院簡易庭裁處 |
D |
因人民行使緘默權,尚不得處罰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下列有關 《 集會遊行法 》 規範之敘述,何者錯誤: |
A |
《 憲法 》 第 14 條規定人民有集會之自由,此與 《 憲法 》 第 11 條規定之言論、講學、著作 及出版之自由,同屬表現自由之範疇 |
B |
《 集會遊行法 》 規定申請室外集會、遊行,除有 《 集會遊行法 》 第 14 條所列情形之一者外, 應予許可 |
C |
以法律限制集會、遊行之權利,必須符合 《 憲法 》 第 23 條之規定 |
D |
國家為保障人民之集會自由,應提供適當集會場所,並保護集會、遊行之安全,使其得以 順利進行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依據 《 社會秩序維護法 》 之規定,有關無責任能力人違反該法之責任規定,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
A |
精神耗弱或瘖啞人屬無責任能力人之一 |
B |
未滿 14 歲人,得責 由 其法定代理人或其他相當之人管教 |
C |
未滿 14 歲人,無人管教時,得送交少年或兒童福利機構收容 |
D |
無責任能力人違反本法之行為,不罰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依據 《 社會秩序維護法 》 之規定, 「 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者 」 ,處新臺幣 3,000 元以下罰鍰或申誡。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689 號解釋文指出:系爭規定以警察機關為裁罰機 關,亦難謂與下列何種法律原則有違? |
A |
誠信原則 |
B |
比例原則 |
C |
明確性原則 |
D |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2022 年 10 月 《 警械使用條例 》 修正,增訂警察人員執行職務時,認犯罪嫌疑人或行為人有 特定情形 ,將危及警察人員或他人生命或身體時,得使用槍械逕行射擊之時機。下列何者非屬 該時機? |
A |
以交通工具攻擊警察人員 時 |
B |
群眾聚集意圖包圍警察人員,情勢混亂時 |
C |
有事實足認持有危險物品意圖攻擊他人時 |
D |
意圖奪取警察人員其他可能致人傷亡之裝備機具時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依據 《 警械使用條例 》 及 《 警械使用事件補償辦法 》 之規定,警察人員依本條例規定使用警械, 有關補償規定,下列何者為非? |
A |
因而致第三人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損失時,該第三人得請求補償 |
B |
第三人死亡者,由法定繼承人請求之 |
C |
補償應以金錢為之,並以生命、身體或財產實際所受損失之醫療費、喪葬費或慰撫金等為 限,未及於不能工作之損失 |
D |
補償之請求權時效,應於知有損失後, 2 年內向警察機關請求之。但自損失發生後,經過 5 年者,不得為之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有關內政部於民國 103 年 12 月 29 日訂定發布之「偶發性及緊急性集會遊行處理原則」,以下 敘述何者正確? |
A |
該處理原則之授權依據為 《 集會遊行法 》 |
B |
偶發性集會、遊行符合該原則所規定之情形者,無須申請許可 |
C |
緊急性集會、遊行申請之許可或不許可,主管機關應於收受申請書 24 小時內核定,並以書 面通知負責人 |
D |
偶發性集會、遊行,依法令不得於已有他人舉行集會、遊行之同一時間、場所、路線舉行, 違者處以罰鍰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依 《 警察職權行使法 》 之規定,警察管束人民,於法定事由發生且有必要時,得依法使用警銬; 惟下列何者 並非使用警銬之法定事由? |
A |
有自傷之虞時 |
B |
為避免其脫逃,並確保相關人員之安全時 |
C |
毀損他人物品時 |
D |
抗拒管束措施時 |
#113年,#警大二技,#行政警察學系,#警察法規, | |||
依 《 警察職權行使法 》 之規定,警察遴選並運用第三人秘密蒐集相關資料,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
A |
警察為防止危害,認對個人名譽或財產將有危害行為,得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其相關資料 |
B |
資料之蒐集範圍,基於目的拘束原則,僅及於蒐集對象 |
C |
第三人係指非警察人員而經警察遴選,志願與警察合作之人 |
D |
遴選、聯繫運用、訓練考核、資料評鑑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