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歷史上中央政府原本禁止某個地區的行政中心築城直到當地人爆發抗官行動,中央政府始準許地方宣以木柵為城垣其後,隨著地方規事與抗官事件頻起,地方官修共磚城才日益普追·請問,這是何時何地的現象,而中央政府不准築城的主要目的為何?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近代以來,印度成為歐洲醫家殖民的目標甲國在十七世紀才開始殖民印度·於1664年成立東印度公司!以印度東岸為發展重點。乙國比甲國早一步到印度,與蒙兀兒帝國建立良好關係,得以在印度沿岸建立新興的貿易站,經歷十八世紀的七年戰爭後,甲、乙兩國簽訂和平協議·乙園終結了甲國在印度的控制權,導致甲國於未來的兩百年,在印度只剩下幾個小貿易點。請問,甲、乙兩國分別為何?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下列三則料為不同階段台灣的經濟政策,請排列先後順序。資料甲:行政院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為引進高級技術工業及科學技術人才,成立「新竹科學園區」。資料乙:台灣省政府頒布「台灣省政府化學肥料配銷辦法」規定農民以稻穀向食局肥料運銷處換肥料。資料丙:總統公佈「加工出口區投置管理條例」設融合自由貿易區、免稅區與工業區功能的加工出口區。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近代史上,甲國在建國的過程,受到國的扶持,因此建國之初,外交路線一面倒向乙國。甲、乙兩國更簽訂條約,確立軍事、經濟援助與合作關係。請問甲、乙兩國,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啟蒙學者吉朋分析這個帝國步上衰亡的關鍵在於:「?古斯都體制」?古斯都開啟新的體制,表而上維持共和的形式,實際上是採皇帝個人獨裁,使傳統政治中的制衡力量遭到破壞。請問,吉朋評論哪一帝國?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根據學者估計墨西哥中部的原住民在1519年約有1500萬人,到1620年代則約150萬人。美洲原住民在1500年的人口約在5000萬到一億之間,到十七世紀中葉則約1000萬人,甚至可能不到500萬人。請?:造成上述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為何?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宋代司馬光認為科舉考試應考慮各地區的及第人口多寡,主張各路都要有一定的名額,不能被特定地區型新,更不能讓有些地區「全無一人及第」因此宋代確立了各路名額保障的取士制度。而這項以平衡各地人才為主要考量的科舉原則,更一直延續到明清兩朝。請問,有關科員額採取平衡各地人才的作法,與哪一歷史發感息息相關?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這個時期,商人社會勢力提高,也產生正式的商業組織,稱為會館建立會館就是使同鄉在外地做生意有個聚會之所,以便交流商業訊息。對於在外經商的商人而言,也有凝聚同鄉感情、維護彼此經濟利益的功能。?問,上述現象,主要發生於何時?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台北帝國大學調整大學組織,將理農學部,分為理·農兩學部,並增設工學部。同時設置南方人文研究所及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致力於南洋諸地域之政治、經濟、文化及天然資源的調查研究。」根據上文,請判斷台北帝國大學的變動,最可能是因應日本殖民政府的何項規劃? |
#110,#警專,#警專乙組,#歷史,#sonkaiyu | |||
清代的康熙皇帝說:「承平日久,生齒既繁,縱當大穫之歲,猶虞民食不充。本朝自統一區宇以來,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戶口雖增,而土田並無所增,分一人之產供數家之用,其謀生焉能給足?」上述資料,反映康熙皇帝面對何種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