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依據選項中的人物關係,判斷書信用法正確的是: |
A |
如果李斯想寫諫言給秦始皇,提稱語可用「膝前」 |
B |
如果左光斗想寫信給史可法,啟封詞可用「大啟」 |
C |
如果袁宏道想寄文章給袁中道,末啟詞可用「頓首」 |
D |
如果蘇軾想回信給蘇轍,信中提及蘇轍可用「高足」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赤壁賦〉中「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之句可作「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下列文句,寫作手法與此相同的是: |
A |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
B |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則士勇 |
C |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
D |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廉恥〉:「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具有假設意味,意指「一般人如果沒有廉恥,那麼禍敗亂亡都會降臨」,下列選項同樣具有假設意味的是: |
A |
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
B |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
C |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復興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
D |
聖賢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言談過程中,常見降低姿態的謙遜用法,例如:「小弟不才,能力有限,請多包涵。」下列選項並未使用此種作法的是: |
A |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
B |
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
C |
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 |
D |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描寫秋天的文句,不屬於悲秋傳統的是: |
A |
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 |
B |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
C |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D |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一則,於《世說新語》中所屬的門類最可能是: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魯迅:「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言中,所指涉的小說類型最可能是: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根據前後文意,〈勸和論〉:「同此血氣,同此官骸;同為國家之良民,同為鄉閭之善人;無分土,無分民,即子夏所言:『_____』是也,況共處一隅乎?」文中缺空處最適宜填入的是: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選項皆為洪棄生〈鹿港乘桴記〉中之文句,關於這些文句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 |
A |
「樓閣萬家,街衢對峙,有亭翼然」寫鹿港市鎮地勢居高臨下,有如大鵬展翼特出 |
B |
「估帆葉葉,潮汐下上,去來如龍」寫鹿港水道窄仄、淤積,只能用小船串連接駁 |
C |
「去之五里,涸為鹽場,萬瓦如甃、長隄如隍」寫鹿港沿海變為鹽場,鹽田四周長堤圍繞,底部則由磚瓦鋪成 |
D |
「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寫魚群優游碧海,就像把海水戴在頭上,翻身便激起浪花 |
#112年,#警專入學考,#共同科目,#第42期,#國文科, | |||
下列文句最可能可以聽見樂器樂聲的是: |
A |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
B |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
C |
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D |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