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小龍搭乘捷運到淡水參觀由西班牙人初建,荷蘭人擴建的「紅毛城」,旁邊還有英國建立的領事館官邸。小龍不禁感嘆,一座紅毛城簡直就是一部近代史的縮影。有關小龍的感想,何者敘述正確?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宋代科舉雖承襲唐代而來,但亦有其進一步的發展,試問宋代科舉有哪些特色?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辛普尼老教授,他敘述1930 年代歐美社會的種種往事與個人經歷。請問:下列哪些情形是他可能會論及的? |
#104年,#34期,#警專,#歷史,#乙組, | |||
阿本是一個出生於十九世紀後期的印度人,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目睹各種不合理的現象。當甘地從1917年起開始推動「不合作運動」,他大力支持甘地的號召,呼籲親友一起加入。請問他當時可能的生活方式為何? |
#103年,#3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下列有關臺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與特色敘述,何者有有誤? |
A |
因渡海的危險及疫病盛行,醫神及海神信仰特別崇盛 |
B |
日本在皇民化運動時期,藉「寺廟神升天」之名,焚毀臺灣民間的寺廟神像 |
C |
早期臺民信仰具有原鄉神祇崇拜特色,如泉州人的保生大帝與漳州人的三山國王 |
D |
佛、道不分的多神崇拜,是另一項 特色 |
#103年,#3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這場十七世紀的戰爭被視為是羅馬教會對抗改革最後的和最重要的行動,也是影響近代西方甚大的戰爭。它的原因甚為複雜:有宗教的紛爭,國際利益的衝突,領土的野心,經濟的貪婪,也有政治上的仇恨。請問這場戰爭的主戰場在? |
A |
英國 |
B |
法國 |
C |
神聖羅馬帝國 |
D |
巴爾幹半島 |
#103年,#3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西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內言:「??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臣愚以為諸不在○○之科,△△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請問上文中的空格依序應是? |
A |
黃老、法勢、申韓 |
B |
春秋、六藝、孔子 |
C |
周易、卜筮、巫史 |
D |
道德、守靜、老莊 |
#103年,#3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朝代既禁民間議論當代政治,亦禁研討古代詩書典籍,還禁人民私藏這些書籍。請問這個朝代應是? |
A |
中國君主專制達頂點的清朝 |
B |
重武輕文的元朝 |
C |
反對以古非今的秦朝 |
D |
持大鮮卑主義的北齊 |
#103年,#3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資料一:「進行太學教育改革,實行《三舍法》,成績優異畢業生可直接派官任職。」資料二:「中央官學增設老莊、太史公書、楚辭、漢賦等內容,不限五經範園。」資料三:「外國紛紛派遣留學生來華研習,學校普設孔廟祭把孔子,教育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以上中國官學發展的敘述,依現象出現的時間先後排列應是? |
A |
一二三 |
B |
一三二 |
C |
二三一 |
D |
三一二 |
#103年,#33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一段時間台灣作家發現如要避免寫作政治意涵濃厚的皇民文學,從事翻譯工作不啻是個理想的選擇,既可配合國策(「日支一家」),又可達成奉公的任務。請問下列何者是當時的國家政策? |
A |
對於漢人留辮採 取斬禁政策 |
B |
廢止報紙漢文欄 |
C |
辦理台灣地方自治選舉 |
D |
對於文化協會的活動進行監測 |